飲水身體好?女子日飲3L水致尿頻失眠/精神差 醫生揭飲水黃金公式

更新時間:16:15 2025-09-22 HKT
發佈時間:16:15 2025-09-22 HKT

常說日日飲水身體好,但原來飲太多身體卻未必好!有醫生指出,很多人以為喝水就是「越多越好」或「口渴才喝」;但原來以上喝水方式都有錯,甚至會讓身體出現毛病。原來喝水要「喝正確份量」、更要「喝對時機」。

飲水身體好?醫生揭飲水黃金公式

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在個人Facebook專頁分享了3個「喝水喝出事」的個案——喝太多水、喝太少水、流汗不補水,更警告大家要正確喝水,太多、太少、不喝也不可以!個案如下:

 

 

錯誤喝水習慣|1. 喝太多水

有位50kg的女士日常非常養生,每日喝近3L的水。雖然喝很多,但因為喝水時間出錯,如睡前喝1大杯,令晚上尿頻、睡眠品質差,日間精神也不佳。劉醫生建議患者睡前2-3小時要減少喝水,改變習慣後,尿頻會大幅改善。

劉醫生曾分享個案,一次性喝水超過2L,或是1天喝水超過5-6L,可能會造成血鈉過低,影響神經功能,出現輕度疲勞感、頭痛、噁心、嘔吐症狀,嚴重更會造成死亡。

錯誤喝水習慣|2. 喝太少水

一位不愛喝水的女士覺得「反正不渴就不用喝」,每日只喝大約500ml水。結果經常患上尿道炎、要靠抗生素藥物治療。劉醫生提醒,人體泌尿系統需要水去沖刷細菌,當水分不足,尿道就像溪水乾涸、雜質堆積,自然容易滋生細菌,感染風險大增。

錯誤喝水習慣|3. 流汗不補水

有位在工地工作的男士,平常流汗多、卻不太喝水;有次大量流汗後沒有即時補水,嚴重脫水,引發缺血性中風(腦梗塞)。劉醫生解釋,流汗代表水和電解質都流失,如果沒有即時補充,會讓血液濃稠,增加腦血管意外風險。

黃金喝水5法則 掌握好時間點

喝水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想到才喝」,劉醫生建議掌握以下5個黃金喝水時間點,正確喝水:

  • 早起後:早起先喝1杯暖水,幫助腸胃蠕動、促進代謝。
  • 餐前半小時:餐前半小時喝1杯水可幫助消化,但不要用餐狂喝水,以免稀釋胃酸。
  • 2餐之間:2餐之間慢慢補水,喝水要少量多次、不要一次過喝太多,讓身體慢慢吸收。
  • 運動或流汗工作時:運動前可小口喝水,運動中每15-20分鐘補充150–200ml水;運動後再補充流失的水分與電解質。
  • 睡前喝水:沒有尿頻困擾的人,睡前可喝一小口補水,避免血液過度濃稠。但有夜間尿頻的人,睡前2-3小時就要減少喝水,幫助減少夜尿,改善睡眠品質。

每人每日要喝多少水?

劉醫生提醒,口渴時才喝水,已屬輕度脫水,所以要養成定時補水的習慣。每人每日需要的水量也不一樣,可按以下公式計算:

  • 每日需要的水量=體重(kg) × 30ml

以1個體重60kg的人士來說,每需要的水量約為1800ml(1.8L)。要留意,普通白開水是最乾淨的水分來源,飲料、咖啡、酒精都不能取代。

哪些人每日要限制喝水?

有些人在日常生活中要限水,不能遵循每日1L-2L左右的喝水量,而要依照前一日總尿量加500-800ml去推算每日需要的水量。包括以下群體:

  • 水腫
  • 腹水
  • 心臟衰竭
  • 腎病
  • 營養不良
  • 內分泌失調功能不全

延伸閱讀:重金屬累積恐傷腦失智!醫生推薦喝暖水加1物排毒救血管 多吃1類海鮮也有效

資料來源: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限水個案)

----

相關文章:

夏天消暑忌喝1種水 研究揭恐吞膠損生育力 易患糖尿病/心臟病

醫生揭10大傷肝習慣 恐致肝癌/肝硬化/脂肪肝 喝不夠水也傷肝?

男子日喝2L水仍生腎石 醫生揭疑因1喝水習慣惹禍 應如何喝水護腎防結石?

錯誤喝水恐血壓飆升?營養師推薦3大飲品排鈉降血壓 睡前喝這種更助眠|附喝水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