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消暑忌喝1種水 研究揭恐吞膠損生育力 易患糖尿病/心臟病
發佈時間:16:24 2025-08-15 HKT

夏天多飲水似乎有益健康,但有醫生指出,若高溫天氣下常喝1種水,恐更易患上糖尿病和心臟病等病,甚至增加不育風險。
夏天消暑忌喝1種水 研究揭恐吞膠損生育力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生黃軒近日在個人網誌發文分享,一般樽裝水如經太陽暴曬,以PET材質或聚碳酸酯製成的膠樽在高溫環境下,其分子結構會產生鬆動斷裂,導致雙酚A(BPA)溶出至水中,這時如再飲用膠樽內的水,恐有食安風險。
他引述《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的一項研究,研究召集77名哈佛大學學生,先進行一周「洗脫期」使用不鏽鋼水樽,接著改用聚碳酸酯水樽飲用冷飲一周,實驗數據顯示:
- 洗脫期尿液BPA幾何平均值為1.2μg/g肌酸酐。
- 介入周則升至 2.0 μg/g肌酸酐,增幅達69%。
他表示,此研究為首項直接證實聚碳酸酯瓶會顯著提升人體尿液中BPA濃度的人體臨床試驗,具備極高說服力。此外,該研究曾刊出評論文章指出,在常見使用條件下,PET材料可能釋放內分泌干擾物,呼籲對此進一步研究。
不過,黃軒醫生進一步指出,根據另一篇比較性研究顯示,即使將特定品牌的PET材質膠樽放置在60°C高溫環境長達24小時,所釋放出的銻(antimony)濃度仍低於0.2,而研究未明確標示單位。
這意味著相較於聚碳酸酯材質膠樽已有明確研究證實其風險,目前關於PET材質膠樽在高溫下釋放有害物質的科學證據尚未達到同等確鑿程度,但已有文獻提出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建議保持審慎態度。
甚麼是雙酚A?常見於甚麼產品?
對於雙酚A的風險,據本港食物安全中心資料顯示,雙酚A是一種工業用化學品,用於製造硬塑料「聚碳酸酯」及「環氧樹脂」:
有何產品含有雙酚A?
- 聚碳酸酯產品:嬰兒奶樽、可再用水樽及其他貯存容器
- 環氧樹脂產品:金屬質的食物罐和飲料罐的保護塗層
- 雙酚A其他產品:收銀機收據使用的熱敏紙、牙科的密封劑、醫療器材、電子和汽車零件等
歐洲食品安全局目前訂定的雙酚A安全水平,亦即所稱的每日可容忍攝入量,按每公斤體重計算為每日0.05毫克。根據現時所有已知有關雙酚A毒性的資料,上述每日可容忍攝入量可視為一個保守的數值。
長期接觸雙酚A會有什麼後果?
黃軒醫生引述《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的一項研究指出,雙酚A是內分泌干擾物(Endocrine Disruptor),長期接觸可能引發以下多種健康風險:
- 男性生殖功能方面可能導致精子品質下降;而女性排卵恐受干擾。
- 增加肥胖、第二型糖尿病風險。
- 提高高血壓、冠心病機率。
- 可能對胎兒神經發育及行為發展造成影響,孕婦需格外謹慎防範。
如何有效降低夏天身體攝取塑膠風險?
黃軒醫生列出以下4大方法,避免夏天身體攝取塑膠:
- 避免將樽裝水留置車內,因密閉車廂溫度可能急升至超過60°C。
- 建議改用耐高溫且可重複使用的玻璃或不鏽鋼材質水樽。
- 選購水樽時應特別注意產品標示「不含雙酚A」(BPA-Free)字樣,尤其需警惕塑膠容器底部標示為#7的材質代碼。
- 切勿重複使用一次性膠樽裝熱水。
資料來源:胸腔暨重症專科醫生黃軒、食物安全中心
延伸閱讀:飲樽裝水/用沐浴乳易增毒素?醫生教7招防毒 1類菜可排毒防癌保命
---
相關文章:
1公升水含24萬塑膠微粒!飲水前2步驟可去除90%微塑膠 減致癌不育風險
喝樽裝飲品會致癌不育?研究揭釋出24萬塑膠微粒 4款港人常喝飲品也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