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食魷魚|女子生食魷魚遭12條精蟲咬脷 口劇痛致9大後果恐休克

更新時間:13:43 2023-01-12
發佈時間:13:43 2023-01-12

生食魷魚遭「口爆」?南韓一名女子日前進食生魷魚後,感到口腔劇痛,送院檢查後發現口腔內有12條活生生的魷魚精子,附在她的舌頭和牙齦上,穿透口腔黏膜,令她產生劇痛感。有醫生指出,若生吃海產感染寄生蟲可致9大後果,嚴重者或休克。

食生魷魚被「口爆」

綜合外媒報道,南韓一名63歲婦人在進食北魷(Todarodes pacificus)前未有徹底去除內臟,只在食用前放入滾水中汆燙幾秒鐘,因此魷魚的精子仍在活動,當婦人咬到魷魚的精囊袋時,精莢便在她口中噴出並噬咬口腔黏膜,即使婦人立即將魷魚吐掉,仍能感到有生物在口腔中,於是立即前往醫院求醫。

經檢查後,醫生發現她的口腔內有「12條紡錘形狀、像小蟲」的魷魚精子,並附在舌頭和牙齦上。巴西聖保羅大學烏賊精莢專家Jose Eduardo Marian表示,魷魚的精莢是一種自主的「機器」,一旦被咬破後仍會在人類口腔內爆發,並在接觸到皮膚的瞬間抓咬,等到深入皮膚或肌肉時,再將精莢內的精子釋放出來。Marian又提醒食用魷魚前應先徹底煮熟或去除內臟,避免感染疾病。

感染海獸胃線蟲9大後果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醫生曾表示,食用未經徹底煮熟的海產有機會感染的海獸胃線蟲(Anisakis):

海獸胃線蟲為海產主要寄生蟲

根據東京都福祉保健局網站資料,海獸胃線蟲體長約2cm至3cm,呈半透明白色,主要寄生在海產內臟表面,或三文魚魚、鱒魚的腹部肌肉中,通常呈現螺旋形狀,有些會被包在半透明粘膜囊內。

海獸胃線蟲主要寄生9種海產:

5個方法預防感染海獸胃線蟲:

同場加映:9種魚可致組胺中毒

食安中心指,涉及鯖魚中毒的魚類,通常在魚類組織內含有大量氨基酸組氨酸,並列舉魚類例子,主要有以下9種:

組胺中毒/鯖魚中毒症狀

組胺中毒有何症狀?吃多少才會中毒?會致命嗎?食安中心解釋如下:

受組胺污染魚類3大特性

食安中心指,雖然熱處理(例如烹煮、熱熏)能殺死製造組胺的細菌,並使製造組胺的酶失去活性,但組胺本身非常耐熱,一旦在食物中形成,即使烹煮、入罐或冷凍也不能將之破壞。

受組胺污染的魚可能帶有金屬異味、惡臭及魚肉變色。不過,部份受污染的魚的外觀、氣味和味道也可能全無異常,因此不能依靠感官評估就確保魚肉不含組胺。

5招預防組胺中毒

魚及魚製品長時間在不當的温度下處理及貯存,經過細菌的作用才會令大量的組胺形成。有1種解凍方法很易產生毒素,要預防組胺中毒,食安中心有以下建議:


延伸閱讀:吃貝類3部位恐中毒

除了魚類,吃貝類海產時也要小心。食安中心指出,貝類海產3個部位易含毒素,食用時要避免,以減低食物中毒風險。食安列出高危部位,並解釋原因:

12款高危海產+中毒症狀

食安中心指,如進食受污染的海產例如蜆、蠔、扇貝、帶子等有機會中毒。中心列出5種貝類毒素、12種易含毒素的海產,並講解致病毒素特性、中毒症狀: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