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等教育及升學博覽會2025|多名學者剖析AI教學 全日8000人次入埸
發佈時間:22:47 2025-11-23 HKT
星島新聞集團今日(23日)在深圳會展中心(福田)5號館舉辦「香港高等教育及升學博覽會2025」,至下午時分,現埸人流更多,主會場座無虛席。下午的重點環節,包括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何啟明以視頻形式主講的就業專題講座;另外,7間高等院校包括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珠海學院、香港浸會大學、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香港大學及香港樹仁大學的校長或副校長亦主講專題講座,當中多名講者以人工智能(AI)、數智化教育為題演講。至傍晚時分,博覧會圓滿落幕,全日入埸人數達8000人次。
勞福局副局長 講解IANG簽證
在下午時段,當開幕禮完結後,先由何啟明的就業專題講座為下半場揭開序幕,他的講題為「香港高等院校『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IANG簽證)』及最新就業情況」。他表示,香港人口高齡化嚴重,需要很多「新血」填補勞動力不足,尤其比較高端的人才,因此香港政府近年加大力度搶人才,在2022年的施政報告開始,用更多創新措施在全球招攬人才到本港發展,包括各種人才計劃,例如對象為非本地畢業生的IANG簽證。
另外,他分享來港人才的常問問題,包括香港教育制度、學校類型等。他又強調,香港的中小學學位足夠,但部份學校的學位競爭激烈,需要學生有足夠能力才可入讀,「如果有人說付費可『包入讀』,就必須小心。」他指近年有不少相關騙案,故有意讓子女來港讀書的家長,必須先了解香港的升學資訊。
下午專題講座涵蓋 AI、數智化教育等主題
至於專題講座部份,第8埸講座由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教育) 金國慶主講,講題為「人工智能與教育:港中大開啟未來學習新篇章」。他提出,人工智能時代與孔子時代的教育,兩者的工具雖不同,但教育理念一致,使命都是從知識、技能和態度三方面,培養未來領導者,而人工智能將提供強大助力,所以教育亦應善用人工智能。
在第9場講座,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教學)曹建農則以「理大教育4.0: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轉型」為題作演講。他提出為應對教育格局的變化與發展,加上新世代的學習需求,教育也需要轉型。他指理大近年已有專責部門推動AI教育,至於理大教育4.0,是以學生為中心,特色是個性化、可隨時隨地,以任何方式學習等。
第10場講座則由香港珠海學院副校長(學術及研究) 陳漢宣的演講,他的題目為「香港高校的前瞻性教育:引領學術與職業的多元選擇」,他在講座中介紹該校歷史、發展和課程等,讓出席者增加對該校認識。
至於第11埸講座,由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教與學) 周偉立主持,他的講題為「人文 × 科技: 透過跨學科培育塑造未來的學生」。他在講座中亦有介紹該校的戰略發展重點,包括人文與文化、創意媒體與實踐、健康與藥物研發、及科技、人工智能與大數據,並分享如何培育塑造未來的學生。
第12埸講座由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校長劉建德主講,講題為「應科教育融合『政、產、學、研、投』,助力中港青年領跑職場」。他在講座中亦有介紹該校的課程和特色。
至專題講座的尾聲部分,在第13埸講座中,香港大學副校長(商業策略)林晨以「香港大學概況及國際化教育」為題演講。他除了介紹大學和學科排名外,亦介紹該校的國際化教育,包括學生來自94個國家及地區、共有421間院校與港大簽訂交換協議,遍及全球49個國家及地區。
最後一埸講座由香港樹仁大學首席副校長孫天倫主講,她的題目為「數智化的高等教育變革」,當中提及高等教育面對的挑戰,部份也是源於數碼化,並提出高等院校的可行應對方式。
延伸閱讀:
香港高等教育及升學博覽會2025|分會場設多場中小學專題講座 助學生規劃多元升學路
香港高等教育及升學博覽會2025|博覽會盛大開幕 星島新聞集團主席郭英成:在港升學具多重優勢 對院校水平深感敬佩
星島「香港高等教育及升學博覽會2025」今於深圳舉行 中小學首度參與 提供更全面多元升學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