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瀚斯現當代藝術拍賣 深度臻品詮釋大道理

更新時間:09:00 2025-05-28 HKT
發佈時間:09:00 2025-05-28 HKT

現代藝術(Modern Art)與當代藝術(Contemporary Art)若從時間區分,前者泛指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葉時期創作的藝術作品,後者則是約20世紀末至今。邦瀚斯(Bonhams)於剛過去的周日(5月25日)便於香港舉行了一場現當代藝術拍賣,領銜拍品是日本已故天才藝術家石田徹也(1973-2005)名為《空置大廈內的經理座位》的畫作,估價為5,000,000至8,000,000港元,最終以7,624,000港元成交。

領銜拍品揭示社會矛盾

石田徹也出生於日本靜岡縣,成長於泡沫經濟崩盤後的「失落十年」。他深受超現實主義及日本動畫和漫畫文化的影響,擅長以敏銳視角揭示現代社會的壓力與矛盾。作品中的人物常比喻為機械、零件或消費品,宛如大型經濟機器中的齒輪,被單調且毫無意義的例行工作所困,凸顯不斷重複的無力感,因此作品往往能引起共鳴。在其短短十年的藝術生涯中,他留下了217幅極具深度的畫作。去年12月,於香港邦瀚斯拍賣中心舉行的拍賣會上,他的另一幅作品《運輸帶上的男人》,最終以逾千萬港元成交。
說回今次的焦點拍品《空置大廈內的經理座位》,乃是石田徹也的代表作之一,以超現實的手法創作,畫中描繪一位經理化身為人肉椅子的荒誕場景,藉以諷刺職場階級制度與人性的異化。西裝革履的經理盤腿化作一張破舊的椅子,雙臂與金屬支架詭異融為一體,眼神空洞、表情麻木,象徵着階級社會中個體的卑微與無力。經理的形象既是壓迫的承受者,也是施壓者,反映人在階級結構中的多重角色。畫面背景的空置大廈與老化的椅子,進一步強化社會的荒涼與無價值感。

石田徹也《空置大廈內的經理座位》,壓克力、木板(1996年),成交價為7,624,000港元(包佣金)。
石田徹也《空置大廈內的經理座位》,壓克力、木板(1996年),成交價為7,624,000港元(包佣金)。

畫作雕塑體現哲學精神

今次拍賣的另一焦點是來自上海的抽象藝術大師蕭勤作品《彗星-5》(2002年),他師從朱德群,後負笈歐洲,作品融合東方美學及西方抽象表現主義。1980年代,他以彗星、大漩渦、星河等宇宙景觀創作「宇宙風景」系列。千禧年後,他重返此主題,探索宇宙萬物的能量與深邃意蘊,《彗星-5》便是其中之一。此巨幅高達兩米,靛藍背景中白色彗星對角劃過,強烈的冷暖對比體現道家陰陽哲思,隱喻生命如彗星般短暫卻璀璨,構圖充滿動感和張力。
本場拍賣同時匯聚一系列日本當代藝術家的傑作,包括小松美羽的《21區域的眾多世界交錯》(2023年)、松山智一的《水之聲與你》(2022年)、山本麻友香的《飛翔的貓頭鷹男孩》(2023年)等,在今次拍賣中已售。另藝術雕塑拍品如台灣著名雕塑大師朱銘的《太極系列-單鞭下勢及太極系列》(兩件作品)(1991及1992年)也是亮點。一組兩件的「太極」系列木雕代表作,造型取材自太極動作「單邊下勢」與「踢腿」,展現出氣韻流動和靈動自由的動勢。「太極」系列是藝術家對文化思想和中國精神的提煉與表達,以創作踐行「藝術即修行」的理念,當中木材的天然材質與肌理,充分展現「太極」道法自然的生命力。

 文:E Lam  圖:邦瀚斯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