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飄 - 走塑減污染 立法須加強教育|社論

塑膠難分解,污染地球,各地積極「走塑」,香港步伐緩慢,政府在二○一三年發表《香港資源循環藍圖》,定立減廢目標,希望二○二二年或以前將都市固體廢物人均棄置量減低,但事與願違,近年都市固體廢物人均棄置量不跌反升,反映本港要加快遏止都市廢物升勢,其中塑膠是重要的類別。環境及生態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計劃提前禁止零售及餐飲業處所提供即棄塑膠餐具,最早明年第四季實施第一階段管制,違者可被定額罰款二千元,措施值得支持,同時需要展開大型的宣傳和教育,提高公眾意識,加以配合。

聯合國在一九年決議,決心於二○三○年前縮減塑膠用量,全球有一百七十多個國家參與這項議案。不少國家就一次性使用的塑膠產品立法,逐步禁止使用這類產品,當中包括英國、歐盟、加拿大等,香港只有徵收膠袋費,至今成效未見顯著,故此提前禁止零售和餐飲業提供即棄塑膠餐具,是遲來好過等待,既加入國際減塑行列,亦減輕回收業、堆填區的壓力。但單靠立法並不足夠,須配合大型公眾宣傳和教育,令市民響應,支持循環使用餐具,以至自備餐具外出。

為何教育重要?觀乎膠袋徵費,現在每個收五角,但業界如出售鮮活食品時可獲豁免,仍有一定使用量,加上部份商戶濫發,至今成效未見顯著。因此,當局擬把膠袋徵費加至一元,甚至有議員要求大升至二元,以發揮寓禁於徵效果,市民當然不想見到加費,所以應回歸源頭,改變公眾意識,達到走塑的目標。
李一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