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童食欲不振分先天後天 中醫藥改善方法|健康有營

家長帶5歲小孩求診,擔心孩子瘦弱、無精打采,不愛吃,影響生長。從中醫角度,小兒厭食是食欲不振,對食物失去興趣,這在1至6歲孩童尤其常見,長期可能導致營養不足、貧血、消瘦,影響發育。
小孩臟腑嬌嫩,脾易虧損,可能影響消化功能。病因可分為先天和後天:先天方面,有些嬰兒早產或母體虛弱,使孩子天生脾胃薄弱,出生時不愛吃母乳,後天護養不善則食慾難增。
後天方面,小孩智識未開,挑食偏食,容易飲食失衡。過多零食、糖、煎炸、肥膩食物和冷飲都會損傷脾胃。另外,小孩易生病,如反覆感冒、咳嗽、腸胃炎,未能及時調理或過度使用寒涼藥物則損傷脾陽,導致消化失常,進而食欲不振。
家長若過度擔心孩子營養不良,給予營養品如花膠、燕窩、雪蛤等補品,反而可能傷身。花膠雖含豐富營養,但黏膩,小孩容易消化不良,導致腹脹、胃口更差。
要改善孩子食欲,中醫主張「健脾貴在運,而不在補」,適用山藥、陳皮、白朮、麥芽、山楂等平和藥材製成食療粥品,可增強脾胃功能,進而改善食欲。
曾覺知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