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安業 - 「亮志」點燃共融夢 | 安業興邦

香港作為中西交融國際都會,向來是區內種族最多元的城市之一。根據2021年人口普查,本港約有62萬非華裔人士,撇除外籍家庭傭工,也有約30萬,佔全港人口4.1%。其中年輕一代——在港就讀的非華裔學生(包括幼稚園及中小學),按立法會文件資料,每年大約有3萬多人。

  這群非華裔青少年是香港大家庭一分子,部分人更是移民家庭的第二代和第三代,可說是土生土長扎根香港,可惜事實是仍有不少學生因為語言和文化上的差異,在生活和學習上遇上挑戰,甚至成為個人發展的障礙。有見及此,保安局自2022年底推出「亮志計劃」(Project Lighthouse),透過組織各類青年發展活動,幫助非華語年輕人發展潛能、擴闊視野、建立自信,以及提升對使用中文的興趣及能力,以此更好裝備自己,為香港的安定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助非華裔年輕族群發展潛能

  育人工程從來需要深耕細作,潤物無聲。我們可以見到,「亮志計劃」兩年多來默默推展,例如組織非華語青少年走訪內地,參觀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延安革命紀念館、北京國家級航天科研機構等,讓學生在領略中華歷史文化魅力的同時,亦認識中國最新發展,厚植家國情懷。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更親自帶領非華語學童參觀大坑火龍文化館,和他們一起包糉子,講解中國傳統文化。

  這些活動都是一頁頁生動深刻的公民教育課,不僅加深非華裔新一代對中華文化的理解,也讓他們在香港這片多元土壤中找到歸屬感,感覺自己是「真正的香港人」。

  事實上,這種文化交融的意義,遠超個人層面。本港正面臨人口老化挑戰,去年本港總和生育率為0.841(即每千名女性產下841名嬰兒),雖然比2022年歷史最低點的0.701有所回升,但仍遠低於2.1的人口更替水平。非華裔年輕族群若能成功融入,無疑是香港社會新力軍之一,「亮志計劃」提升了他們的個人競爭力,等於為香港整體社會發展注入新動力。

  尤其近年國際局勢風譎雲詭,香港越來越重視開拓東盟及中東市場,非華裔學生擁有多元文化背景,熟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語言及社會狀況,將來在香港開拓「一帶一路」市場進程中,或可發揮關鍵作用。從這角度,幫助非華裔學生發展潛能,發揮所長,某程度亦是為香港開拓未來鋪路,意義非淺。

  燃亮少年志,共融耀前程。希望這盞由「亮志計劃」點燃的明燈,可以繼續照亮這座城市的多元共融之路,更加深願每個年輕人的夢想,在香港都有立足之地。

曾安業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