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案│法官批辯方書面陳詞多處內容非庭審證據 辯方稱黎智英渴望外國制裁中港並非犯法 官指黎言論可解讀為鼓勵制裁
發佈時間:12:16 2025-08-21 HKT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三間相關公司涉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今踏入第151日審訊。辯方繼續結案陳詞,指出控方指涉案《蘋果日報》161篇文章、黎智英的Twitter帖文及直播訪談節目等含請求制裁等煽動性內容,只是控方假設黎智英已與外國勾結再回溯推論,才稱有關內容疑似違反《香港國安法》。法官杜麗冰駁斥辯方所指控方作回溯推論之說,「我們不會把黎智英作有罪推定,再回溯推論以編造犯罪證據」,表明這是基本法律原則,三名法官必定清晰明白。
辯方指黎智英沒有請求外國制裁中港、封鎖或作敵對活動
辯方資深大律師彭耀鴻表示,涉案《蘋果日報》161篇文章有部分僅是事實報道,黎智英有些Twitter帖文也只是時事評論,毫無煽動性內容,沒有請求制裁、封鎖或其他敵對活動,也沒有勾結外國勢力,認為法庭應拒絕接納控方過於廣泛的陳詞。法官李運騰則指,審訊中的所有證據證供,即使控方在結案陳詞時沒有提及,法庭也需要考慮有關證據。
辯方引述涉案證據,指出黎智英在《香港國安法》 生效後,並沒有請求外國制裁中港,黎智英與其助手Mark Simon甚少討論政治議題,只是曾回覆美國時任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的時任女助理瑪麗基塞爾(Mary Kissel)並表達其想法,例如黎智英曾稱他認為美國不需要撤銷香港特殊地位,因為香港在《香港國安法》 下無論如何都已經玩完(It's not necessary to revoke the special status of HK because with national security law,Hong Kong is finished anyway. ),但黎智英經三思後又改變立場,認為美國撤銷香港特殊地位是正確的,因為一旦中美脫鉤,香港便會成為中國的出路。
辯方指上述內容只是黎智英表達己見,沒有請求制裁、封鎖或其他敵對活動,黎智英的意見雖然對中國不友好,但認為黎智英與中國不是非友即敵。辯方再引述黎智英在2020年7月曾在Twitter發帖指「美國要求中國關閉中國駐休士頓大使館」,指出黎智英只是在帖文發表意見指:「特朗普利用一系列針對中國的制裁措施作為其競選策略,非常聰明!同時間拜登只是言而不行。行勝於言!」
法官李運騰指上述內容顯然是黎智英的時事評論,的確沒有直接請求制裁、封鎖或其他敵對活動,但可見黎智英打從心裡認為美國要求關閉中國駐休士頓大使館一事屬於制裁。辯方則認為即黎智英心裡希望外國制裁中港,但《香港國安法》 令此變成非法行為,當黎智英想做的事由合法變成非法,黎智英明知違法所帶來的法律後果,故黎智英即使在心裡多希望外國制裁中港,也沒有做出任何違法的行為,沒有直接請求外國制裁中港。法官李運騰則指法庭需考慮整案全盤證據,再推論出種種證據能否證明黎智英與他人達成發布煽動刊物及請求外國制裁中港的串謀協議。
法官李運騰指黎智英Twitter內容隱含請求外國制裁中港
辯方續援引黎智英的證供及Twitter帖文內容,力陳黎智英沒有直接請求制裁、封鎖或其他敵對活動,而即使黎智英心裡希望中國遭受外國制裁,也不代表黎智英有意圖與他人串謀實現外國制裁中國一事。辯方舉例指某人駕車由A點至B點,亮綠燈時一直前行,亮紅燈時便會依法停車,但控方卻假設黎智英一心只想抵達目的地,不顧紅燈強行衝往B點。
法官李運騰指出,黎智英的Twitter內容即便沒有「直接地(directly)」請求外國制裁中港,但卻「隱含地(implicitly)」請求外國制裁中港,或鼓勵外國制裁中港。辯方辯駁指,此推論只在奉行有罪推定時才能作出,提醒法庭必須秉持無罪推定原則,而黎智英的Twitter內容在無罪推定下,只可推論黎智英當時關注人權而發表意見,沒有呼籲制裁。
辯方指黎智英雖公開發文預測外國即將對中國實施更多制裁,但預測會有更多制裁不等同呼籲制裁,故認為法庭不能把黎的此番言論歸類成請求制裁。法官杜麗冰則指出黎智英另有言論公開表示他認為國家領導人需下台,辯方則指此並非要求國家領導人下台,亦非請求制裁,只像市民茶餘飯後表達己見,表達他認為情況在國家領導人下台前不會好轉。法官杜麗冰進一步指,黎智英此番言論如非「請求」則屬「建議」,法庭需全面審視所有證據,考慮黎智英實際撰寫的所有內容以作推論。
辯方堅稱黎於Twitter及訪談節目內容均僅屬評論
法官李運騰提到,黎智英的Twitter帖文內容似乎非常具有煽動性,若辯方稱黎智英的個人訪談節目《Live Chat with Jimmy Lai》內容純粹是政治評論,哪《蘋果日報》轉發節目內容,則可能進一步證明《蘋果日報》被用作發布煽動內容的平台,或令三間相關公司罪責難逃。辯方堅稱黎智英無論在Twitter及《Live Chat with Jimmy Lai》訪談節目均只是作出評論,不足以讓控方證明黎智英串謀勾結外國勢力以請求外國制裁中港,
對於黎智英曾稱美國可利用台灣作槓桿來對付中國,強調台灣是實現亞洲和平的一個既廉價又有效的手段,又提倡外國針對中國實施科技制裁,法官李運騰質疑黎智英的言論不是正正要求世界各地反中嗎?辯方稱黎智英僅是發表意見指他認為外國必須合作結盟才能對付中國,指出本案控罪是指黎智英串謀勾結外國勢力以請求外國制裁中港,並非指黎智英串謀苛刻批評中國。法官李素蘭指出對中國實施科技制裁正是「敵對活動」,辯方同意僅辯稱黎智英只是作出評論,沒有請求。
法官李運騰提出,黎智英作出的言論有共同主題,均顯示其對中國的敵意,而辯方昨日要求法庭考慮整體證供中《蘋果日報》煽動性內容的數量多少及整體比例,今日則要求法庭集中考慮黎智英在文章及節目所作反中言論的內容而非數量之多,質疑辯方說法完全自相矛盾。辯方解釋他是冀法庭切勿偏重內容或數量,要同時兼顧兩者作考慮。
辯方:「紙上談兵」不足以支持控方指控
法官李素蘭表明法庭現時的職責是要考究黎智英在苛刻批評中國時有否間接請求外國對中港實施制裁、封鎖或其他敵對活動,控辯雙方各執一詞,故此屬法庭的一個艱鉅任務。辯方力陳黎智英透過文章及節目作出評論,即使提及外國對中國實施科技制裁等,一直僅是「紙上談兵」,未能證明黎智英串謀勾結外國勢力對中港實施制裁,不足以支持控方指控。辯方舉例指黎智英在其《成敗樂一笑》專欄文章只是提到「特朗普發動貿易戰,禁止輸出高科技和晶片到中國,打擊中國經濟」,僅陳述事實、分析實況。
法官李運騰另指出,黎智英曾直言他知道和外國政客交談,會被視為勾結外國勢力,在香港算是「大罪」,但儘管他有被控勾結外國勢力的風險,他仍是會堅持下去,呼籲外國團結一致聲援香港,呼籲香港人繼續堅持、不要退縮。李官指雖然黎智英自認為與外國政客交談會被視為勾結外國勢力不是專業的法律意見,但重點是黎智英表示其行為即使被視為勾結外國勢力,他仍會堅持下去並不會退縮,像是把自己描繪成烈士(martyr)。
相關新聞:
黎智英案│黎智英庭上供詞不可信 逾二十次證供前後矛盾或出現謬誤
黎智英案│控方批辯方陳詞忽視全盤證據 證人供詞指黎智英設「鳥籠」操弄《蘋果》編採
黎智英案│辯方提法律爭議遭逐一戳破 控方反問:難道要傳召特朗普來港作供?
黎智英案│黎智英曾拒絕配戴「動態心電圖監測儀」 辯方指黎現願意配戴 案件押後下周一展開結案陳詞
黎智英案│控辯雙方8日結案陳詞訂於8月14日開始 控方需準備英澳紐國安案例供法庭參考
法官杜麗冰及李素蘭均補充指,黎智英分別向陳梓華及張劍虹稱他無懼《香港國安法》,要求他們繼續作出違反《香港國安法》的行為,如繼續在國際線抗爭及推動制裁,「唔洗驚,繼續推制裁」,他亦因很多人寄望於他,故他會以身作則繼續在不同媒體呼籲制裁,要求外國關注。法官杜麗冰亦指出,黎智英無懼《香港國安法》 、堅持和外國政客交談、自知會惹上大麻煩的言論,則與陳梓華及張劍虹的供詞不謀而合,提醒辯方不要混淆視聽(obfuscation)。
法官李運騰引述黎智英於2020年11月29日在《蘋果日報》專欄「成敗樂一笑」發表的文章《天下圍中拜登騎虎難下》,黎指拜登應採行多邊外交政策,秉承特朗普強硬對華政策,此文曾在《蘋果日報》報紙及英文版發布。李官問辯方黎智英在此文是否想提倡某些事情發生,辯方指黎智英只是在文中表達失望,假設某些事的發生會導致另一件事發生,重申黎智英一直以來發文批評都只是抒發己見,沒有請求外國對中港實施制裁、封鎖或其他敵對活動。
案件明續。
案件編號:HCCC51/2022
法庭記者:劉曉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