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力局料港成內企重要「出海」平台 助提早佈局國際化

更新時間:18:36 2025-05-26 HKT
發佈時間:18:36 2025-05-26 HKT

全球經濟正經歷深度重構,企業發展需要尋求新突破,「出海」已成為許多內地企業的重要發展策略。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主席陳祖恒指出,香港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一直擔當內地企業進軍海外市場的主要橋樑,且在中美貿易角力過程中,很多過去只依靠美國的國家開始思考其他計畫,「如果出海要快,香港是一個重要的中心」,並可降低企業出海難度。

上月成立「出海服務中心」

此外,生產力局於4月成立「The Cradle出海服務中心」。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總裁畢堅文指,該中心為企業提供「出海6招」,包括智能生產、資助計劃、專業服務、國際標準/測試服務、技術研發/評估,以及培訓及實地考察。

關稅戰反令供應鏈不斷提升

陳祖恒提到,中國常常說「內卷」,同時意味產品價格等都具競爭力,「但競爭力大未必賺到錢」,因此出海使用的產品和供應鏈,可令內地企業尋求新的賺錢思路。由於內地企業一直主要服務內地市場,在請人需求上亦絕大部份不需要英文,所以出海時會遇到障礙;同時內地做生意方法同外國亦不一樣,因此有很多方面需要在香港提早做好國際化,令其成功機率大大提升 。

至於中美關稅戰是否對出海有影響,陳祖恒認為「美國關稅的霸凌行為」,其實能令整個供應鏈、生產性不斷提升,因為在不穩定局勢下,反而促進企業尋找其他出路,且過去中國和其他主要經濟體都覺得合作未必那麼緊急,但現在大家都開始尋求平衡,如與東盟或歐洲、加拿大都採取不同合作,香港在此過程中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擬拓新能源及低空經濟等領域

畢堅文亦介紹稱,該局於2024/25年度服務超過40,000間中小企及初創企業,比上年度增加8%;完成超過1,500個科技研發項目,比上年度增加25%;累計61條智能生產線已完成或正在開展中,涵蓋食品、生命健康等「香港製造」優勢產品,未來更將拓展至新能源、低空經濟、新材料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