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5|不少院校對北都大學城計劃感興趣 陳國基:研中外案例 打造國際教育樞紐

更新時間:11:30 2025-09-20 HKT
發佈時間:11:30 2025-09-20 HKT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到,「北都發展委員會」下設的「大學城籌劃及建設組」,將由政務司司長任組長,成立調研專班,就洪水橋、牛潭尾及新界北新市鎮三批大學城土地的發展定位及願景作出建議,最早將分別於2026年、2028年及2030年供使用。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今早(20日)在電台節目表示,政府將優先參考內地及外國的成功案例,涵蓋產業帶動及人才培訓等範疇,並計劃與海外大學校長、知名教授及企業領袖交流,以最大程度發揮洪水橋用地的作用。預計明年向行政長官提交相關報告。他指出,目標是配合高科技發展,將香港建設為國際教育樞紐,並充分發揮相關土地的發展潛力。

不少院校對大學城計劃感興趣

被問及八大院校在北都大學城的規劃會否有別於過往模式,陳國基回應稱,曾與不同大學代表會面,不少院校對北都大學城計劃感興趣。政府將透過簡化程序及加快修例等措施,推動項目盡快順利落實。

修訂《教育條例》確保教師與時俱進

對於修訂《教育條例》,引入執業證書制度及定期更新要求的建議,陳國基強調目的是確保教師與時俱進,並非為難業界,政府將盡快諮詢教育界意見。他舉例指,長時間離職後重返教壇的教師,可能不熟悉人工智能或即將實施的《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等新政策。

《施政報告》亦提出,2026/27學年起,8間資助大學的非本地本科生上限由40%提高至50%,本地1.5萬個資助學額不變。陳國基解釋,香港適齡學童減少,加上資源有限,需積極引入和培育人才,促進香港國際化發展。目前非本地生來自約100個國家和地區,本地生和非本地生交流有助擴闊視野,對香港發展成為國際教育樞紐有幫助。

相關新聞:

施政報告|增收非本地生能擴闊本地生視野 教育續牌須考核?李家超:各行業均需進修

大棋盤|「永續教師牌」不再?教育界反彈憂添不必要壓力 官場中人:反應大咗些少

施政報告2025︱大學非本地生限額增至50% 本地1.5萬個資助學額不變 預留全新商業地建宿舍

施政報告2025|成立北都發展委員會 下設3工作組 訂專屬法律、制訂優惠政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