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前線人員擦傷肩膀申448日病假 去年219人疑濫用病假 局方:若逢周一例病有方法應對

更新時間:13:08 2025-05-28 HKT
發佈時間:13:08 2025-05-28 HKT

【公務員/病假】去年《施政報告》提出加強公務員管理,惟每年有逾百宗懷疑公務員濫用病假的個案數目。立法會議員霍啟剛今日(28日)在立法會大會提出口頭質詢,詢問當局有否針對公務員放取病假的管理進行全面及系統性評估。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指,2023和2024年公務員放取非工傷病假的總日數,分別約為120萬日和110萬日,強調如有懷疑濫用病假情況,部門可不批准相關安排,並要求病假申請人呈交醫生證明書。

楊何蓓茵:實際證明濫用病假的公務員很少

她透露,去年共有219名公務員因部門懷疑其濫用病假,被指定至醫管局醫生或政府診所求診,水平與前4年相若,但強調有關數字並非全屬濫用個案,實際證明濫用病假的公務員很少。

楊何蓓茵指,公務員團隊是政府實現良性善治、維持高質量公共服務的重要力量,政府十分重視僱員身心健康及保障其職業安全。她指根據聘用條款,如公務員因公受傷、生病、身體不適,或需要接受治療,可申請病假,局方有一套全面且嚴謹的病假管理機制,亦會嚴肅處理懷疑濫用病假的個案,有關機制已經清楚詳細載於公務員事務規例,具備高透明度,所有公務員可隨時查閱。

定期收集及分析各局公僕病假數據

楊何蓓茵指,局方定期收集及分析各政策局及部門的公務員病假數據,如發現個別局或部門公務員放取病假日數,或放取持久病假人數有明顯上升趨勢,當局會要求有關部門管方加強督導,審視原因,包括內部病假管理安排是否有效,以及強化病假管理措施等。

她續指,公務員病假分為工傷病假及非工傷病假。在2022年放取非工傷病假總日,即疫情期間放取整體公務員的總日數約為10萬日,而2023年和2024年則為每年約為8萬日;至於非工傷病假方面,公務員在2022年放取的非公傷病假總日數約為90萬日,因正值新冠疫情期間,獲隔離令的確診公務員,可獲批特許缺勤而無需放取病假。由2023年初起,隨政府撤銷發出隔離令安排,確診新冠的公務員需按正常程序申請放取病假,在2023和2024年公務員放取非工傷病假的總日數,分別約為120萬日和110萬日。

去年約四成人放取半天至5天病假

至於放取病假的人數,楊何蓓茵指,2024年數字顯示,約17.3萬名公務員中,大約三成人全年沒放取任何病假;約四成人放取了半至五天的病假,約一成半人放取五天半至十天的病假,而放取超過十天病假的人,只佔整體公務員的一成半。相關放取較長日數病假的公務員,包括較嚴重因工傷受傷的個案,及患上嚴重疾病而需要接受數十天以至多個月的治療個案。

選委界議員譚岳衡指,政府部分部門可放取半日無須醫生紙的病假,詢問當局如何管理懷疑有濫用病假情況。楊何蓓茵強調,部門可不批准相關特許安排的、要求申請人呈交醫生證明書,如有員工經常每逢周一都申請病假,管理方可收回相關特許安排,要求他提供醫生證明書。

前線人員「肩膀擦傷」 申448日病假

霍啟剛表示,早前接獲一宗個案,指數年前有前線公職人員在執勤時被市民推倒,檢查後發現肩膀擦傷但無骨折,當時即日出院。惟該公務員請110日病假,其後恢復工作一年半後,再聲稱因工傷事件致精神受損,需再請338日病假,最後合共申請448日病假,接近15個月。該公務員部門在事後數年透過律政司,要求涉事市民繳付數十萬元病假薪酬及僱員賠償。

霍啟剛指,自己雖不是專業人士,亦非醫生,但依然對該索賠合理性存疑,詢問當局有否更清晰的機制,保障類似個案中市民的權益,及對公務員信心。

楊何蓓茵回應指,該案已進入法律程序,不宜進一步討論,但指一般工傷個案,若傷勢不是很輕微,多數會在政府診所或醫管局接受治療,因此病假證明書由政府或醫管局醫生簽發。相關工傷個案,亦會交由僱員補償評估委員會去評估,該人士喪失賺取收入能力的程度,及因為工傷所需的缺勤時間。她強調,政府工傷個案同樣有相應處理程序。
 

記者:李健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