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便=感染性腸胃炎?應及早就醫+補充一種飲品防脫水 4個實用建議助觀察病情︳親子健康

更新時間:11:21 2025-09-07 HKT
發佈時間:11:21 2025-09-07 HKT

作為一名兒科醫生,我常遇到孩子因腹瀉(俗稱肚屙)來求診。有時家長發現孩子大便帶血,第一反
應竟然是懷疑吃得太多西瓜、番茄或紅色食物所致。其實大多數情況下,血便的出現與食物殘渣無直接關係。血便一般呈現暗紅或鮮紅色,往往帶有黏液,並常伴隨腹痛或發燒等症狀,這些特點有助於醫護人員初步判斷問題的嚴重性。不少家長見孩子精神、食欲尚可,便存觀望或僥倖心態,認為應該沒大礙。但我想強調,無論症狀輕重,都應盡早帶孩子就醫檢查,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大便帶血 = 感染性腸胃炎?

孩童腹瀉兼有血便其實並不罕見,成因多樣。最常見的原因為感染性腸胃炎,其中以細菌感染為主,包括沙門氏菌、志賀氏菌、曲狀桿菌及特定型別大腸桿菌。這些細菌會破壞腸道黏膜,導致大便中出現血液、黏液,伴隨發燒與腹痛。有時病毒(如輪狀病毒)或寄生蟲感染也會產生類似表現,但通常細菌性感染更需要積極處理。此外,部分小孩因食物過敏產生腸道發炎,也可能大便帶血。更罕見但需警覺的情形,包括腸套疊、潰瘍性結腸炎及過敏性腸炎等炎症性腸病,這些少見狀況通常需專科醫師作進一步評估。

大便帶血 = 感染性腸胃炎?(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大便帶血 = 感染性腸胃炎?(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不要忽視血便的理由

並非所有血便情況都屬小事。部分家長因看見孩子精神不錯而掉以輕心,實際上,一些潛在嚴重的腸道感染在初期未必明顯。若是細菌性腸胃炎未及時治療,病菌有機會進一步侵入血液或其他器官,引發敗血症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後果嚴重。幼兒一旦嚴重腹瀉,還可能迅速出現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嚴重者會危及生命。若長時間未被正確診斷治療,部分腸道問題亦可能導致長期慢性健康問題。尤其年紀越小、抵抗力弱的孩子,更要提高警覺。簡言之,血便的發生不可掉以輕心,必須接受專業醫療評估。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血便評估與治療流程

當孩子出現腹瀉夾雜血便時,最重要的處理原則是立即就醫。醫生會問診並檢查孩子的整體精神狀態、脫水程度,觀察有無發燒、腹痛或其他危險徵狀,這些資訊有助於初步分級與判斷。有需要時會安排大便核酸檢測、糞便培養,以確認是否細菌感染,也可能同時檢查血液,評估發炎指數和身體整體狀況。若驗出特定細菌感染,醫生會開立適當的口服或注射抗生素;若為病毒感染,一般只需補充水分及維持電解質平衡。所有藥物治療均應依照醫生指示,不可自行更改或擅自用藥。至於較少見的腸套疊或炎症性腸病,則需進一步專科處理,甚至以手術作治療。

(圖片來源:Freepik)
(圖片來源:Freepik)

及時就醫最重要

部分兒童的血便最後證實僅為短暫腸胃炎或體質反應,但也可能是腸道嚴重疾病的預警。正確做法是冷靜觀察、詳細記錄,並盡早帶孩子就醫,讓醫護專業團隊做出精準判斷與治療。孩子的健康無小事,每一次父母的細心警覺,都是守護成長的重要一環。血便出現時,不要慌張,但絕對不能大意,冷靜應對,及時行動,就是最好的保護。

(圖片來源:Freepik)
(圖片來源:Freepik)

父母在家觀察與應對的4個實用建議

1. 詳細記錄孩子的症狀,包括腹瀉次數、大便顏色及狀態(是否帶血或黏液)、是否發燒或腹痛,並留意孩子的飲食及精神狀況。可用手機拍照糞便,協助醫生判斷;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2. 注意預防脫水,讓孩子小口多次飲用清水或口服補液鹽,不建議飲用高糖飲品如汽水、果汁等;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3. 一旦發現孩子大便帶血,不要自行判斷或等待觀察,而應儘快尋求專業治療;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4. 切忌自行購買止瀉藥或隨便用抗生素,以免掩蓋了症狀、延誤病情或引發耐藥問題。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張傑醫生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MBBS(HK)
愛爾蘭皇家內外科醫學院兒科文憑 DCH(Irel)
香港兒科醫學院院士 FHKCPaed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兒科)FHKAM(Paediatrics)

張傑醫生
張傑醫生

 

相關文章︳食得慢影響發育!醫生教路5個方法改善孩子烏龜式進食法︳兒童健康

相關文章︳鼻塞=呼吸困難?何謂真正的呼吸有問題?呼吸困難4大徵狀+嬰幼兒呼吸頻率計算法︳親子健康

相關文章︳寶寶每晚夜哭不止是撞邪嗎?「333法則」確定是否患一病致常夜哭︳親子健康

相關文章︳醫學誤解3大常見類型 醫生教分mg、g、gm 避免誤判影響兒童健康︳親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