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碎片化時代 家長可於4方面培養孩子的「慢」智慧︳李德衡校長隨筆

更新時間:15:49 2025-07-28 HKT
發佈時間:15:49 2025-07-28 HKT

自從社交媒體的興起及網絡速度的「極速」提升,一股無形的「速度」正席捲我們的生活。從知名的網絡電影點播平台推出快播模式,到社交媒體上鋪天蓋地的短劇和短視頻,我們的世界似乎正全面進入一個「速食」時代。這種碎片化、即時滿足的文化對我們的孩子造成深遠的影響,我們應該如何引導孩子面對未來挑戰的能力呢?
 

「速食」文化的誘惑與挑戰 

「速食」文化最大的誘惑,莫過於其即時性。孩子們可以隨時隨地獲取資訊、娛樂,無需等待,也無需付出太多精力就可以獲得。過去需要花時間閱讀一本完整的書才能獲得的知識,現在透過幾分鐘的短視頻就能略知一二。這種看似高效的學習方式,卻隱藏着深刻的挑戰。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首先,它容易讓孩子失去專注力。習慣了碎片化的內容,孩子們的注意力廣度可能縮短,難以長時間專注於一件事情。

其次,批判性思維能力可能被削弱。孩子們在被動接收信息的過程中,可能缺乏對信息真偽的判斷、對觀點的質疑,甚至難以形成自己的獨立見解。再者,耐心和毅力的培養面臨挑戰。在「速食」文化下,孩子們可能習慣了即時滿足,當面對需要長時間投入才能看到成果的事情時,容易感到氣餒和放棄。

家長的角色:在碎片化時代為孩子「慢活」

1. 培養深度專注力:營造「慢讀」與「慢思」的環境

在碎片化資訊充斥的年代,家長需要刻意為孩子營造「慢」的空間。例如鼓勵孩子每天撥出固定時間進行深度閱讀。在閱讀過程中,鼓勵他們思考、提問,甚至寫下心得。此外,減少電子產品的過度使用,設定「數碼排毒」時間。在家庭聚會時,放下手機,專注於彼此的交流,這不僅能增進親子關係,也能讓孩子感受到「愛與陪伴」的重要性 。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2. 鍛煉批判性思維:學會「質疑」與「探索」

在社交媒體上,資訊良莠不齊。家長應引導孩子學會「質疑」和「探索」,當孩子看到一則新聞或一個網絡短片時,我們可以引導他們思考:「信息的來源可靠嗎?觀點全面嗎?有其他角度可以看這件事嗎?」透過分析事物不同觀點,甚至一起查找資料來驗證信息的真實性,都能有效提升孩子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3. 重塑耐心與毅力:重視「過程」而非「最終表現」

「速食」文化強調快速見效,但真正的成長需要時間和堅持。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將目標分解成可行的步驟和任務,並在過程中鼓勵他們。如當孩子最初學習樂器或體育運動時,不應只關注最終的表現,而應欣賞他們每天的練習、克服困難的努力成果。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4. 培養責任感:從「獨享」到「分享」

「速食」文化下的娛樂體驗往往是個人化的,孩子容易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家長應鼓勵孩子參與團體活動例如義工服務,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同理心。透過這些活動,孩子們會發現,分享和付出所帶來的快樂,遠比獨自享受「速食」內容更為持久和有意義。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結語:讓孩子成為「慢活」的智慧探索者

「速食」文化是時代的產物,我們無法完全避免。然而作為家長,我們可以為孩子築起一道防線,引導他們學會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保持清醒,培養「慢活」的智慧。

李德衡 - 黃埔宣道小學校長
從事教育事工超過20年,致力推行STREAM教學,為孩子提供多元化課程及交流活動,將課程融合正向教育及資優教育等不同跨學科元素,並矢志建立一個不斷反思、探索、更新及追求卓越的創新型學習社群。

李德衡 - 黃埔宣道小學校長
李德衡 - 黃埔宣道小學校長

相關文章︳陪伴是最珍貴的禮物 林德育校長:陪小朋友要「身心俱在」非只有身沒有心︳校長隨筆

相關文章︳4個工具助逆境成長!「成功並非終點,失敗並非致命」 失敗成就不一樣的自己︳校長隨筆

相關文章︳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價值不在於成績 李德衡校長:平衡考試與生活 追求成功的秘訣︳校長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