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不易散聚有時 古代的送別|趣問文史
發佈時間:14:00 2025-07-21 HKT

問:時光荏苒,不經意間中學學生報已到尾聲。
答:乘此良機,向大家介紹古代的送別。以往總覺古人離別略為矯情,送別之際往往隨行百里,賦詩數闋。後來想起古代交通不便,離別確難重逢,實須鄭重其事。

折柳贈人
古人慣以折柳送別。有傳這是「柳」、「留」音近,故送贈此物以表送行者依依不捨之意。除了柳枝,常見送贈的物品又有芍藥和文無。芍藥,又名將離,專門送給遠行者,董仲舒云:「一名可離,將別故贈之。」文無,又名「當歸」,初為古時男女定情信物,有「招來」之意。後來取其寓意,盼望友人歸來。

十里、南浦、銷魂橋
不知大家畢業時,有否唱起〈送別〉一曲,歌詞「長亭外,古道邊」正好點出了古時送別地點。古代十里為長亭;五里為短亭。所謂「亭」,據《風俗通》載:「亭,留也,行旅宿會之所館也。」屬於旅客投宿地方,是以也有人用來充作送別場所。除了長亭送別,古人亦多在水邊送別,以「南浦」代稱,出處為屈原《楚辭》:「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水邊送別,大抵以流水悠長,可以象徵離思之綿遠。倘若要數送行熱點,當算長安灞橋。《開元天寶遺事》記載:「長安東灞陵有橋,來迎去送,皆至此橋,為離別之地。故人呼之為『銷魂橋』。」
悲壯敬別
歷來送別最悲者應是易水送別。荊軻赴秦行刺前夕,高漸離於易水河邊擊築相送。送行非為留人,而是明白荊軻之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還」。此去並無歸還之可能,故此次送別氣氛之悲壯,千古僅見。


歡聚而散
樂者便是汪倫送李白。汪倫是李白的詩迷,深知李白好美酒好觀景,於是騙他前來,說有「萬家酒樓」和「桃花千尺」。李白抵達後,雖然得悉被騙,但仍為汪倫所感動,寫下詩句〈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送別大多傷感,此篇可算例外。

送別酒、送別詩
送別之行,詩與美酒必不可無。詩是紀念,也是對友人的祝福與懷念。王維除了寫詩,也愛以酒送別。諸如〈送別〉的「下馬飲君酒」;〈渭城曲〉的「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酒是宴會之物,也是銷愁之物,送別之際與友人共飲,可謂合宜。

離愁別緒
畢業季節,各位同學送別昔日的自己,也可能面臨與好友分離,要送別友人。但要謹記:「離別只為重逢」。此處無詩亦無酒,聊以此篇與諸君共勉。

文:拔萃男書院吳文中老師 圖:易水湖景區@Trip.com、星島圖片庫、網上圖片
相關資料:
趣問文史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