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作弊要不得|趣問文史
更新時間:14:00 2025-07-14 HKT
發佈時間:14:00 2025-07-14 HKT
發佈時間:14:00 2025-07-14 HKT

問:古代科舉這麼難考,當時的讀書人有沒有作弊?他們是怎樣做的?被抓到怎麼辦?
答:他們的作弊多是找人「頂包」,再加一些小技術,當然是失敗居多,而當時科場作弊的罰法不一,最嚴重的乃是斬頭的死刑。所以大家考試時千萬別作弊。

請「槍」替考
今天我們說「請槍」兩字,乃源自古代科舉的作弊法,「槍」即「槍手」,是假冒考生的代考人,通常是落第秀才或被貶的小官。唐代就有「入試非正身,十有三四」的記載,換句話說,當時代考情況猖狂,一直到宋代才有施防範。

帶「槍」入場
這裏的「槍」當然不是拿武器入試場的意思,而是和「槍手」代考人一同進入試場。在交卷時寫上對方的名字張冠李戴,以圖蒙混過關。這樣做令考生既可以知道考題,也可體會到試場的緊張氣氛,據說比請槍替考可靠。

飛鴿傳書
方法是把信鴿偷偷運進試場,作弊者就把試題寫在小紙再綁上信鴿小腿,然後命令信鴿飛回接應者,跟着接應者又把「貼士」「寄回」給作弊者抄寫。當然一來一回花掉不少時間,而且信鴿或因天氣等因素難以控制。所以這方法風險大,而且失敗率高。唯一「好處」是養鴿加「內應」的價錢往往比請個「槍手」便宜。

作弊道具
另外,亦有考生把筆記紙張塞在備用的饅頭、蠟燭內,或直接抄在內衣上。當然把數十萬字的經典寫在紙張上並不容易,但這些「出貓微型書」可以在黑市購買。不過,這方式容易在進場前被搜出,也容易在考試期間給人告發,故失敗率超高。
順帶一提,不論哪種作弊都是不道德的行為。在科舉制下,作弊者輕則罰款與取消考試資格;重則入獄殺頭,禍及家人者亦有。
作弊道具例子:
文:資深歷史科老師馮浩恩老師
圖:星島圖片庫、網上圖片
趣問文史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