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國成 - 潤物細無聲|學友智庫
發佈時間:12:30 2025-10-01 HKT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自1997年將每年的9月10日定為「敬師日」,與內地的「教師節」同步,期望在學期伊始,藉着慶祝這個節日,提醒教師和學生「敬師愛生」的精神,以弘揚師道,讓師生建立彼此互信互愛的教與學環境。
延伸閱讀:陳月平 - 心靈療癒之旅|學友智庫
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社會不斷急速發展,教育同步普及;在本港,免費教育始於1971年,從小學教育開始,至2017年推展至幼稚園、小學及中學階段。
當我們追溯香港教育的發展軌跡,從最初僅有小學免費教育,逐步擴展至15年免費教育,背後正是無數教育工作者付出了如春雨般綿密而持久的努力。他們在課堂上悉心授課,在課餘耐心輔導,更默默推動着教育制度的改革。這種影響不似「樺加沙」般驚濤駭浪,卻如維多利亞港的潮水,日復一日地塑造着這座城市的文化肌理。
老師們在批改作業時的細心註解、在學生迷茫時的輕聲鼓勵、在教學設計上的精益求精,這些看似微小的舉動,既切合「潤物細無聲」的深意,亦是最佳的寫照,在歲月流轉中培育出香港社會的棟樑。
「在學階段」是我們人生歷程及成長的重要階段,過程中,老師除了讓學生獲得知識,更間接塑造了學生們的性格特質、行為操守、價值觀及人生觀等全人發展的重要元素。
你最想感謝哪位老師呢?相信大家心中都會有一位曾用心成就或改變過你的老師,讓你銘記於心。「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並非一時三刻就有成效,亦因如此,老師謹守崗位,才能為社會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學生,成就更多優秀人才。
「潤物細無聲」既是教師工作的真實寫照,更是對教育本質的深刻詮釋。這種無聲的滋潤,不需要鎂光燈的聚焦,卻在每個學生的生命歷程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當看到學生在各行各業發光發熱,當我們見證着社會因教育而不斷進步,這便是對教師最感動人心的迴響。
文:梁國成
本欄由學友社學友智庫專家及嘉賓輪流撰文,交流學與教經驗;本文作者為學友社執行總監及資深教育工作者。
延伸閱讀:曹春生 - 拆解升學規劃盲點 布局多元發展路徑|學友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