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平 - 心靈療癒之旅|學友智庫
發佈時間:18:00 2025-09-18 HKT

為迎接9月的挑戰,積蓄前行的力量,一場由社工機構精心策劃的教師心靈療癒之旅悄然開啟。它像一劑溫柔的「能量補給」,成了自我、與他人的心靈對話,再次肯定教育工作的初心。
踏進耳環製作區,目光被桌上琳琅滿目的作品和材料吸引:閃爍着細碎光芒的串珠,點綴出靈動的細節,讓耳環在光影下顯得活潑。每一種材料都有其獨特用途,沒有優劣之分,各自配合着選擇者的喜好和發揮。挑選材料的過程,就是一場「自我對話」——水晶珠的璀璨,與銀色配件的低調是恰當的反差;布藝花朵的柔美,與鈴鐺的靈動似乎很有趣。材料在手中的瞬間,突然聯想到校園的孩子:就像這些材料各有其用、各有所長,有的擅長邏輯思考,有的擅於感性表達,有的活潑靈動。所有的材料皆有其用,重點是如何發揮所長,使其成為特色。
手作過程就是與同事溝通的良機。我們不自覺地觀察對方的作品:她偏愛用同色系串珠搭配金屬鏈條,打造簡約俐落的風格,正如她在教學中習慣條理清晰地梳理知識點;另一個總用撞色珠子搭配布藝花朵,追求隨性的層次感,像極他偶爾會在課堂上加入創意小活動,打破常規節奏。
延伸閱讀:曹春生 - 拆解升學規劃盲點 布局多元發展路徑|學友智庫
原來,每個人對材料的選擇,都藏着對「美」的理解與追求;就像每個學生的特質不同,卻都能在適合的領域發光。這場看似簡單的手作,讓我們以溫柔的視角回望教育:尊重材料的不同用途,才能做出獨特的耳環;尊重學生的不同所長,才能讓每個孩子都綻放光彩。
這場耳環製作,不止只是一次手工體驗,更像是一場照亮內心、映照初心的旅程——讓我在取捨中看見自己,在交流中理解他人,更在材料與學生的聯想裏,重拾教育的溫度與智慧。新學期裏希望能帶着這份感悟,像對待手作材料般珍視每個學生的特質,用更從容的心態面對工作,用更包容的目光對待學生,成為能照亮他們成長之路的人。
文:陳月平
本欄由學友社學友智庫專家及嘉賓輪流撰文,交流學與教經驗;本文作者為中學校長,關注學與教和價值觀教育。
延伸閱讀:吳家豪 - 一張紙的溫度——仁愛×同理心×STEAM|學友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