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的教與學:以體驗應用深化學習|智凝都會

更新時間:12:33 2025-05-27 HKT
發佈時間:12:33 2025-05-27 HKT

當談到心理學的教與學,大家會聯想到甚麼呢?會否想起那些艱澀難懂的專業術語、篇幅浩繁的學術文獻,或是令人眼花繚亂的數據呢?其實,我們可透過有趣的課堂體驗和實際應用,深化心理學的學習,使其變得更為生動和多元化,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投入感。自筆者從事心理學教學以來,均採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重視同學的學習體驗,並鼓勵他們積極參與不同的課堂活動,充分實踐所學的心理學知識。

跨學科學習

舉例而言,在網絡心理學這門學科中,筆者加入了不少年輕人關注的熱門議題,與同學探討交流,例如ChatGPT、元宇宙、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人工智能(AI)、虛擬伴侶和電子商務等。

在探討人工智能和藝術的導修課中,同學嘗試利用人工智能寫詩、創作圖片和音樂。我們也嘗試在芸芸詩作中,競猜哪首才是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筆者希望可藉此引發同學思考,人工智能固然能為我們帶來極大的便利,但對於重視人文精神或藝術創作的領域,這種發展孰好孰壞,也許仍然存在很多值得討論的空間。

另外,在探討網上直播帶貨和營銷策略的導修課中,筆者為同學準備了香水、檸檬茶等生活化用品。同學須化身直播主或關鍵意見領袖,利用各種銷售手法,向全班推銷產品。課堂氣氛熱烈,無論是直播主還是潛在買家也投入其中。筆者之後與同學分析各組所用的營銷策略,例如「薄利多銷」或「多送贈品」以吸引顧客,再比對文獻上有關網上直播帶貨的營銷手法,看看有哪些異同。以上「從『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這類動腦又動手的學習模式,能激發同學積極思考,以進一步加深對學科的理解。

同學們還會參觀位於香港都會大學主校園的心理學及行為科學實驗室,並親身體驗心理學的眼動實驗。筆者安排同學在眼動儀前觀看一條包含不同動物的短片,然後分析他們在短片中所注視的部分。通常受試者對於一些顏色較為突出、在畫面中移動的動物較感興趣。同學能藉此學習到眼動研究對於了解人們的閱讀行為、廣告設計等的重要性。

延伸閱讀:AI技術崛起:動畫教學迎來新時代|智凝都會

多模態教學策略

大部分認知心理學的研究也是建基於電腦實驗,故筆者的課堂也有不少電腦實驗讓同學體驗和應用所學知識。在語言心理學的導修課中,同學會在電腦實驗室進行網上的語言處理和閱讀實驗。他們須閱讀不同的生字,並判斷所見的生字是否真的存在,抑或純粹杜撰。另外,同學亦會觀看以不同速度呈現文字的短片,以評估自己的閱讀速度。透過以上學習,同學不但更了解自己的閱讀表現,還能親身體驗典型的心理學實驗。他們會更了解認知心理學研究的基本要素,及體驗相關理論如何真實地在自己身上發揮作用。此外,筆者於課堂中常使用Mentimeter、Quizizz和Kahoot等遊戲化教學軟件,以增強與同學的互動,從而更好地了解同學的反饋及學習進度。

近年來,電競已成為社會熱話,更被納入為2022年杭州亞洲運動會的項目。筆者藉此機會鼓勵同學們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電子遊戲可能為玩家帶來的認知益處。例如,玩家操作控制器或鍵盤進行遊戲,對屏幕畫面迅速作出反應。這些看似簡單的反饋,實已包含複雜的認知處理過程。玩家有機會透過電子遊戲訓練視覺感知、注意力、空間認知和手眼協調等多項認知能力。

延伸閱讀:推動文創由大學做起|智凝都會

引用研究輔助教學

課堂亦進一步轉向探討一些大腦訓練應用程式是否能有效作為認知訓練的工具,並引入心理學界在文獻中所提出的正反論據和見解。上述引用研究輔助教學的例子正好向同學展示認知心理學如何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相關文獻更為同學提供多角度論證,以培養同學的批判思維。

為應付社會的急速變遷,近年社會對於培養心理學人才的需求更為殷切。上述不同教學策略確實為課堂增添不少樂趣,更希望讓更多人知道心理學並不艱深沉悶,而是一門「貼地」的學科。就讓老師與同學們教學相長,在心理學的教與學之路上積極探索更多可能性,繼續開拓新方向。

本欄歡迎院校學者投稿,分享個人學術見解及研究成果,1400字為限,查詢及投稿請電郵︰[email protected]

文: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高級講師、校長傑出啟迪教學獎2023(專業教學)得獎者李芷君博士

延伸閱讀:香港文學 如何成為旅遊業發展資源|智凝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