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康民 - 透視子女的「心」事|家長教室

更新時間:12:08 2024-03-05
發佈時間:12:08 2024-03-05

學童自殺個案近年趨升,令青少年精神健康問題備受關注。衛生署於今年1月公布上學年學生自殺調查,發現曾有計劃自殺學童比率為2.8%、試圖自殺比率為1.3%,當中中學生稱曾有計劃自殺比率達3.7%,數據為5年新高。家長以為子女思想單純,沒有心事,容易忽略子女的精神壓力。其實孩子一樣有情緒,面對難題會感到壓力,害怕被父母責罵便將問題藏於心底,產生不安。當家長驚覺問題嚴重才處理,可能已太遲了。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訴心事時間:父母每天至少撥15分鐘聆聽孩子的心事,有助及早察覺子女情緒精神困擾。家長亦可與孩子分享生活上的點滴,令彼此關心與貼心。

「孩子為本」溝通方式:多數家長奉行「家長為本」的溝通,與孩子傾談時只選擇自己想了解的事情,例如成績等;反之,子女的問題如被同學欺凌或冤枉等,家長往往掉以輕心,將問題歸咎子女,令孩子更感委屈,日後有事也不向父母傾談。家長要執行「孩子為本」溝通方式,嘗試代入子女角度,想想孩子有甚麼擔心,如家長能多從子女角度出發,子女必定更願意把心事告訴父母。

教導孩子處理情緒與壓力:家長可通過以下問題,協助孩子認識自己情緒壓力。你因甚麼事感到不開心?當你不開心時,身體有甚麼感覺?有何辦法紓緩不快的情緒?這次不開心的經歷,對你有甚麼正面的好處?下次再面對同樣問題,怎樣做較好?通過以上問題,逐步協助子女面對、認識、接受及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及壓力。

家長們,除了鍛煉子女強健體魄外,培養良好的精神健康同樣重要。多採用「孩子為本」溝通方式,多從子女角度去想,會令你更明白子女的心事。

(歡迎讀者就有關內容,致電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熱線:2402 9230,查詢時間為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晚上6時)


梁康民
本欄由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社工及嘉賓輪流執筆,與讀者分享親職教育經驗;本文作者為家長全動網註冊社工梁康民先生。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4年3月5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延伸閱讀:

Laura姑娘 - 亦師亦友的親子關係|家長教室

文廸 - 鮮花與愉悅|家長教室

鄭芷琪 - 家的要素|家長教室

凌婉君 - 媽媽追夢記:馬拉松之旅|家長教室

韓曄 - 教子「打沉術」|家長教室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