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就睡恐胃癌?醫生揭晚飯3大習慣 胃癌風險恐增7.4倍
發佈時間:13:00 2025-08-08 HKT

【胃癌】吃完晚飯就睡覺不但影響腸胃健康,甚至有機會增患胃癌風險?有醫生引述研究指出,晚飯有3大錯誤習慣,恐致胃癌風險增7.4倍。到底如何有效預防胃癌?
胃癌風險增7.4倍 醫生揭晚飯3大習慣惹禍
甚麼晚餐習慣易致胃癌?胃腸肝膽科醫生陳宣位在其Facebook專頁分享發文指,若經常於晚間8點後進食,餐後久坐滑手機,且睡前又進食宵夜,恐在無形中大幅提升罹患胃癌的風險。這並非危言聳聽,而是現代人生活作息紊亂所導致的長期健康隱患。特別是具有胃癌家族史、胃酸倒流或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高風險族群,更應警惕這些日常習慣的累積效應。
【同場加映】胃癌成因+症狀⬇⬇⬇
甚麼晚餐習慣易患胃癌?
他也特別引述一項研究指出,以下3大不良習慣罹患胃癌的風險可能較一般人高出7.4倍:
- 晚餐進食時間過晚
- 晚餐後缺乏活動
- 進食晚餐後立即睡覺
胃癌如何預防?晚餐宜幾時完成?
陳宣位醫生表示,多數胃部疾病都是長期累積所致,真正的健康管理應從每天的生活節奏開始調整,包括飲食時間、活動模式及睡眠習慣,將直接影響未來的健康狀態。為此他也提出以下4大預防胃癌方法:
- 晚餐最遲應於晚間8點前完成。
- 睡前3小時嚴格禁止進食,讓胃部有充分時間排空。
- 務必保持至少10分鐘散步活動,避免立即久坐。
- 若本身具胃癌風險因子者,更應定期接受胃鏡檢查及幽門螺旋桿菌檢測。
胃癌成因/症狀是甚麼?
胃癌在本港亦相當常見,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顯示,胃癌分別為本港第6大常見及致命癌症,在2022年新增1,272宗確診個案及634宗死亡個案。本港醫管局指出,引發胃癌的因素很多,除了幽門螺旋桿菌和EB病毒感染有可能增加患胃癌的機會外,以下6大因素也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胃癌有何成因?
- 性別:男性發生胃癌的機會是女性的兩倍。
- 年齡:年紀越大,患胃癌的機會越高。50歲以後患胃癌的機會更高。
- 飲食:長期進食高鹽、醃製和燻製食物會增強加患胃癌危險性。
- 疾病:胃部息肉、進行過胃部切除手術及患有惡性貧血的人士,患上胃癌的機會較高。
- 吸煙:吸煙人士患上胃癌的機會較非吸煙人士高。
- 遺傳:家族近親曾患有胃癌的人士,較其它人患上胃癌的機會高2倍以上。
胃癌12種常見徵兆
本港醫管局指出,若出現以下徵狀,可能患胃癌的警號,又或是其他更常見的情況,例如胃炎或十二指腸潰瘍:
- 持續消化不良
- 持續食慾不振
- 體重急速下降
- 小腹腫脹
- 進食後腹脹不適
- 嘔吐
- 吐血
- 大便出血
- 大便呈黑色
- 貧血
- 疲倦
- 虛弱
醫管局指,由於胃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不少患者只當成胃部不適而掉以輕心,因此有過半患者確診並接受治療時,通常已屬中晚期。若有懷疑徵狀,應盡早向家庭醫生求診。
預防胃癌4大飲食貼士 1種煮食方法應避免
如何預防胃癌?根據香港癌症基金會資料,預防胃癌可從食物選擇及烹調手法入手。
如何改變飲食習慣防胃癌?⬇⬇⬇
預防胃癌4大飲食貼士
1. 多吃新鮮蔬果
- 每天至少吃5份不同的蔬果
- 多吃十字花科類蔬菜,如西蘭花、白菜、椰菜花、芥蘭等,有助分解體內的致癌物質。
- 多吃含胡蘿蔔素的蔬果,如紅蘿蔔、芒果等,可增強抵抗力。
- 多吃含維他命C食物,如橙、西柚、士多啤梨等,具抗氧化功能,抵銷自由基對身體的傷害。
2. 少吃高鹽、醃製、加工燻烤食物
- 例子:臘腸、鹹蛋、香腸、火腿、煙肉、鹹魚等
- 上述食物經過胃的消化作用,會產生致癌物亞硝酸胺,加上當中的高鹽成分會損害胃壁並導致細胞病變而逐步演變成胃癌。
3. 用天然香料取代高鹽調味料
-
例如以薑、葱、蒜頭、胡椒等天然香草或香料取代豉油、雞粉、味精等。
4. 避免高溫烹調
- 油炸或燒烤等高溫烹調食物含自由基,減低體內組織的氧含量,破壞身體組織,增加患癌風險。
- 宜用烚、蒸、灼、少油快炒取代高溫烹調。
專家履歷:陳宣位
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專長為膽胰癌症早期診斷及精準治療、脂肪肝及其他肝臟疾病、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及相關治療手術、全大腸鏡檢查及相關治療手術等。
資料來源:胃腸肝膽科醫生陳宣位、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醫管局
---
相關文章:
防癌食物| 西蘭花1部位最抗癌!癌症專家推介14大食物防癌 吃這種大腸癌死亡率降50%
全球40歲以下胃癌個案增 愛吃外賣為何成幫兇?醫生教看大便自測徵兆
90%胃癌個案因染幽門螺旋菌 醫生揭逾半港人帶菌 2類職業易中招!
喝1款茶可減患胃癌風險?營養師揭8大好處 護心血管/減重/防腦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