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致命率高 醫生教8件事自測風險 愛吃這些食物易中招!
發佈時間:11:05 2025-05-28 HKT

【胰臟癌成因】胰臟常被稱為「沉默的器官」,即使患癌,初期症狀亦不明顯,因而致死率高。有醫生列出8件事可自測患胰臟癌風險,除了特別注意飲食,更要留意大便的1種變化。到底日常可吃甚麼預防胰臟癌?
8件事自測胰臟癌風險 愛吃這些食物易中招!
根據《介護ポストセブン》報道,日本胰臟專科醫生上坂克彦表示,胰臟負責分泌胰液和胰島素,幫助消化及控制血糖。相比肝臟或腎臟,胰臟疾病更難發現症狀。由於胰臟位於胃後方,透過腹部超聲波掃描也很難檢測到疾病,當發現異常時,往往為時已晚;而且它被大動脈包圍,即使要進行手術也很困難。
上坂克彦醫生表示,急性胰臟炎的主要成因是暴飲暴食和膽結石,常見症狀包括上腹部劇烈地絞痛、噁心和發燒。如果患者長期飲酒,復發機率更高,也更可能演變成慢性胰臟炎,症狀包括腹痛、背痛、腹脹和體重減輕。雖然慢性胰臟炎進展較慢,卻增加患胰臟癌風險13至16倍。此外,如果家人當中有兩位或以上的一等親(自己的父母與子女)患有胰臟癌,患病風險將增加6.4倍。
8件事自測胰臟癌風險:
甚麼因素增加患胰臟癌風險?
- 曾因暴飲暴食而突然劇烈胃痛
- 一次喝3瓶以上中瓶啤酒
- 經常吃辛辣食物
- 喜歡吃高脂肉類
- 腹瀉及大便有油:患上慢性胰臟炎時,食物無法消化,導致腹瀉或糞便呈白色、有油漂浮。
- 健康檢查中顯示血清澱粉酶水平高
- 健康檢查中顯示血糖值突然升高
- 有親屬患有胰臟癌
上坂克彦醫生補充,胰臟癌有可能引起黃疸或腰背疼痛,但這些症狀往往代表胰臟癌正在惡化。
5招飲食預防胰臟癌 戒3類肉減風險
上坂克彦醫生提出5大飲食建議,有助保護胰臟:
- 每天飲用超過3瓶中瓶啤酒或小瓶清酒的人要小心風險,建議限制只喝1瓶中瓶啤酒或1小瓶清酒。
- 動物脂肪增加胰臟負擔,因此應避免食用牛或豬的五花肉和里肌肉,改吃脂肪含量低的腿肉和菲力牛柳;煙肉、香腸等加工肉也含有高脂肪,建議少吃。
- 料理時最好切掉肥膏,在烹調前將肉「出水」,盡量選擇烤或蒸,都有助減少脂肪攝取。
- 食用動物脂肪時,搭配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海藻和蘑菇一起吃,膳食纖維有助抑制膽固醇的吸收。
- 如果要吃甜食,最好避免使用大量牛油和忌廉製作的西式甜品。
胰臟癌病徵不明顯 這種腹痛要小心
胰臟癌是本港第4大致命癌症。根據醫管局資料,胰臟癌是入侵性強的癌症,由於在胰臟的惡性腫瘤位置隱蔽,初期病徵並不明顯,因此不少病人到了癌症晚期才察覺患病,影響生存率。即使可以進行手術切除,復發的風險也比一般癌症高。如果有以下徵狀,可能是患上胰臟癌:
- 上腹部出現與飲食無關的持續疼痛,並會反射至背部
- 食慾不振、噁心、嘔吐、消化不良、腹脹等腸胃障礙現象
- 出現黃疸、皮膚搔癢、大便呈陶土色
- 體重短時間內銳減
- 上腹部出現固定、堅硬的腫塊
- 腹水
預防胰臟癌必做5件事
醫管局指,不能完全防止胰臟癌的出現,不過,改變一些生活方式有助降低罹患胰臟癌的風險:
- 戒煙:吸煙的煙霧中含有致癌物質,可以破壞DNA調節細胞的生長
- 保持健康的體重:體重過高增加患上胰臟癌的機會,如果需要減肥,建議採取漸進和健康的方式,以達到目標
- 經常做運動:適量的運動可以減少患上胰臟癌的機會
- 健康飲食:多進食水果,蔬菜和低動物脂肪食品可以减少患上胰臟癌的風險
- 避免接觸危險化學品,或使用適當安全措施
---
相關文章:
50歲以下癌症個案增!研究揭4類癌症增幅最大 恐3大因素惹禍
醫生教自製蔬菜汁逆轉糖尿病 每早飲1杯防三高 降患胰臟癌風險
男子眼睛臉色發黃 小便現1徵兆揭患胰臟癌 恐2大生活習慣惹禍
胰臟癌男以為減肥成功拒求醫 腫瘤3個月急速大一半 忽略1徵兆惹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