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女耳朵長黑痣 求醫揭患皮膚癌 自測黑痣7大癌變先兆
發佈時間:12:32 2025-05-27 HKT

身上出現黑痣可能是患癌徵兆?澳洲一名經常健身女子發現耳朵上長有黑痣,本打算求醫檢查後進行切除,卻意外確診該黑痣為黑色素瘤,屬於致死率最高的皮膚癌,到底身上甚麼類型的黑痣有惡化成皮膚癌的風險?
健身女耳朵長黑痣 求醫揭患皮膚癌
據外媒《Daily Mail》報道,澳洲一名健身運動員Kristina Angeli在Instagram發布影片,揭露自己在準備健美比賽時,她對耳邊一顆痣越來越在意,賽後數月出於美觀考量決定切除這顆痣。醫生為她進行手術時警告,這個位置靠近主要神經相當危險,可能導致左臉完全失去知覺。 數月後病理報告顯示,該痣為黑色素瘤,即是致死率最高的皮膚癌。
雖然Kristina Angeli確診為第二期皮膚癌,而癌細胞尚未擴散至皮膚外其他組織,但後續手術未如預期順利。醫生不得不擴大切除癌細胞範圍,並切除頸部下方的淋巴結,最後從她左臀部取皮進行移植。Kristina Angeli回憶這段日子表示:「雖然整個療程很可怕,但讓我學到很多。」如今事隔兩年,她再次在Instagram發文表示,目前仍堅持進行皮膚檢查,並提醒粉絲一旦發現皮膚出現異常情況,需立即進行檢查。
黑色素瘤可分為4期 4期存活率僅27%
報道引述英國癌症研究基金會指,可疑的黑痣大小屬於黑色素瘤的重要指標,通常約豌豆大小,直徑超過6毫米。數據顯示,約15%的第二期黑色素瘤患者存活期不超過五年;當病情進展至第三期與第四期,即癌細胞擴散至鄰近組織、器官或骨骼,存活率分別驟降至66%與27%。此外,過度日曬與使用日光浴床與罹患黑色素瘤的風險有關,而一生中只需曬傷五次就會增加罹皮膚癌的風險。
黑痣會變皮膚癌?出現7大變化恐是癌變先兆
根據香港防癌會資料,黑素細胞的痣轉變為惡性腫瘤的症狀及跡象,主要有以下7大症狀:
黑痣癌變的7大先兆:
- 體積急遽增大
- 出血
- 痕癢
- 潰爛
- 顏色變化
- 發炎及疼痛
- 呈衛星狀損傷
甚麼是黑色素瘤?拆解5大成因
根據香港防癌會資料,黑素瘤是一高度惡性皮膚腫瘤,病發於表皮的黑素細胞。這是一種極為危險的皮膚癌,兼有極迅速的早期擴散。亞洲人常見於足底、手掌、甲床或黏膜等位置發現。
黑色素瘤成因/風險因素:
- 過度暴露於紫外光照射,包括累積或偶然極端的局部性嚴重日曬
- 本身已存在的痣,特別是先天性色素痣或發育異常的痣
- 有皮膚癌家族歷史
- 連續曝曬2次並形成水泡,日後引發可致命黑素瘤皮膚癌的相對風險為1.7(如相對風險為1,表示風險沒有增加或減少)
- 連續曝曬3次並形成水泡,日後引發可致命黑素瘤皮膚癌的相對風險為3.8
甚麼人易患皮膚癌?身上多痣風險高?
據本港醫管局資料,皮膚癌為常見癌症之一,全球發病率正急速上升。有研究證明80%以上的皮膚癌是可以預防的。大家想預防皮膚癌,最重要是避免被陽光直接照射皮膚。
醫管局指,有些不常接觸陽光的部位也會患上癌症,這可能與遺傳有關。任何膚色的人都可能患上皮膚癌,若屬於以下11種類別,患皮膚癌風險會較高:
- 身上的痣特別多
- 身上有色斑(稱為日光性角化病)
- 家族中曾有人患過黑色素瘤癌
- 長時間在烈日下工作
- 經常曝曬,尤其曾曝曬至脫皮
- 膚色白晳,曬不黑但容易灼傷
- 紅髮或金髮,眼睛顏色較淺
- 免疫系統弱,例如曾接受器官移植或愛滋病測試呈陽性反應的人
- 皮膚曾燒傷或受傷
- 曾接受其他皮膚病的治療,例如需要塗濕疹或牛皮癬藥
- 經常接觸化學致癌物質
皮膚癌11種常見症狀 黑痣變大要小心
據本港醫管局資料,不同的皮膚癌有不同的徵狀,以下11種較為常見:
- 皮膚上發現新的斑塊,看上去和附近的斑點不同
- 患處痕癢、疼痛或發炎
- 傷口長期無法癒合
- 痣或斑點變大、變形或變色
- 當身上的痣出現以下情況時要特別小心:
- 外觀不對稱
- 邊緣不規則或模糊不清
- 顏色不均勻、深淺不一
- 大小超過6cm或有變大的情形
- 表面有不規則的隆起現象
資料來源:《Daily Mail》、Kristina Angeli@Instagram、香港防癌會
延伸閱讀:一年2000萬人確診癌症!癌症名醫推介3大防癌飲品 可防大腸癌皮膚癌 這種茶也有效
---
相關文章:
女子腳趾甲變黑以為撞瘀 一驗揭患「皮膚癌王」!指甲3種變化恐是大病先兆
男子濕疹搽藥膏無效 一檢查揭患皮膚癌 4部位痕癢恐是癌變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