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等教育及升學博覽會2025|分會場設多場中小學專題講座 助學生規劃多元升學路
發佈時間:20:16 2025-11-23 HKT
由星島新聞集團舉辦的「香港高等教育及升學博覽會2025」,今日(23日)在深圳會展中心(福田)5號館舉行,設有主會場及分會場,其中分會場共舉辦21場專題講座,以「國際化教育擇校規劃」為主題,由多間本港及內地中小學的校長或副校長主講,為家長與學生提供實用升學資訊。
中小學的校長或副校長主講 提供實用升學資訊
分會場的專題講座分為上、下午舉行,早上先舉行9場專題講座。其中,深圳市華朗學校副校長羅宜表示,「我們學校的特色是學生可以在13門學科(如數學、物理、藝術設計等)中,因應個人能力選讀3至5門學科,以發展自己的專長。」而近年,該校不少畢業生升讀排行QS亞洲大學排名2026頭十位的10大學,例如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
香港本地學校方面,中西區傳統名校高主教書院的副校長葉美寶以「從『學習』到生活:孩子的全方位適應策略」為主題,她表示,「家長及學校需要在覺察、適應、陪伴三方面,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在香港的學習生活。」該校會為非本地生提供定期進行一對一的談話,了解他們學習的需求和挑戰,並安排個性化的學習支援。學校亦鼓勵非本地生參加課外活動及比賽,從中認識朋友和獲得個人成就感。
另外,東區傳統名校港島民生書院助理校長徐溯以「在香港入讀資助學校的好處」為題主講,他認為,在香港選讀資助學校是「性價比高」的選擇,他表示,「香港資助學校的優勢,包括教育公平性、低廉學費及平等入學機會。不論家庭背景,經濟條件,每個學生都有平等入讀的機會。」
另一邊廂,香港德萃學校於去年9月在深圳開辦港人子弟中學,香港德萃學校(深圳校區)發展總監伍肇衡以「深港兩地一校新模式,承傳港式精英教育,開啟學生國際未來」為題主講。他表示,「該校的學生只要英語能力達到標準,便可以隨時轉到德萃中學部香港分校就讀,無縫接軌」,深圳學生更享有優先赴港名額,兩地學校共享多元課程,實現深港教育聯動。
而沙田區直資學校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的高級總監(招生及策略規劃)莊曉莉分享,該校一至十二年級可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一至四年級,培養學生多閱讀、喜歡上學,愉快學習;第二階段是五至八年級,讓學生接觸外語(日語、法語、德語等)課程,建構語言學習根基,為未來打好基礎。第三階段是九至十二年級,進入「生涯規劃」階段,學校會引導學生發掘學生興趣與潛能,從而樹立人生目標,並思考未來的路徑。
近年,不少辦學團隊重視學生正向心理教育,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也不例外。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學務總監朱啟榮表示,他們重視學生的品格培育與正向心理教育,堅守信仰與核心價值,還推動靈性教育與宗教活動,並鼓勵學生及早認識自我與人生目標,實踐「並肩培育豐盛生命,攜手見證基督大愛」的使命。另外亦分享了其辦學特色,如:重視學生品格培育與正向心理教育、「優質雙語教育」發展模式、「數位教育 STEM & AI」發展模式等。
介紹學校特色 分享學術成果

分會場下午設有12個講座,包括由香港津貼中學議會主席、九龍真光中學校長李伊瑩分享資助學校的特色。她指出,「香港的資助學校擁有多方面優勢,例如免費教育、優質師資、資源充足、課程多元化等。」她更提醒,非本地生需具備閱讀繁體字的能力,若報讀以英語為主的傳統或地區名校時,需具備較高水準的中、英、數及一般學術能力,家長應按子女能力及性向選校。
此外,位於西貢區的直資學校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副校長葉家源闡述學校特色及分享學術成果。葉家源表示,「我校以英文為主的小班教學,每班有大概24至28名學生,這方法能提升師生比例,讓教師更有效地提升教學質素」,而高中生可選讀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DP)或香港中學文憑考試(HKDSE)課程,以配合本地或海外升學。
2024/25年度起,政府推行「職專畢業生留港計劃(VPAS)」,透過多元的培訓模式,為香港、大灣區以至國家培育更多優秀職業專才。香港職業訓練局運作中心副總經理黃婉虹表示,該計劃涵蓋13個行業共34個專業課程,當中包括航空、運輸及物流行業,建築、土木工程及建設環境行業等,2026/27年度將新增酒店及旅遊業,並開辦國際款待業管理高級文憑、數碼媒體科技高級文憑等課程,為大灣區及國家培育更多職業專才。
本報記者
延伸閱讀:
香港高等教育及升學博覽會2025|博覽會盛大開幕 星島新聞集團主席郭英成:在港升學具多重優勢 對院校水平深感敬佩
星島「香港高等教育及升學博覽會2025」今於深圳舉行 中小學首度參與 提供更全面多元升學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