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放榜|本港誕最少30狀元 英基佔15狀元 男拔3狀元
發佈時間:08:33 2025-07-06 HKT

【2025年IB放榜/ IB狀元/ IB成績】今年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DP)放榜,據《星島》今早統計,最少有7間本地學校誕「港產狀元」,考獲45分滿分,連同英基學校協會屬校的15名IB狀元,合計共有最少30名IB狀元。
顏寶鈴書院首誕IB狀元 即「連中兩元」
其中,滬江維多利亞學校(VSA)誕生5名IB狀元。香港加拿大國際學校(CDNIS)有兩名IB狀元誕生,聖保羅男女中學(SPCC)有一名IB狀元,拔萃男書院(DBS)亦有3名IB狀元誕生。保良局蔡繼有學校有一名IB狀元誕生,保良局顏寶鈴書院有兩名IB狀元誕生,亦是該校首誕IB狀元。至於英基學校協會屬校,今年共有15名IB狀元。新加坡國際學校亦公布,有一名IB狀元誕生。
相關新聞:IB放榜|英基逾900生應考15膺狀元 298人獲最少40分


另外,多間學校的學生考獲「榜眼」,取得44分。英基學校協會屬校共有27名學生考獲44分,聖保羅男女中學有8名學生考獲44分,赤柱聖士提反書院、滬江維多利亞學校分別有7名學生考獲44分,香港加拿大國際學校則有3名學生考獲44分。
聖保羅男女中學女狀元冀讀醫
聖保羅男女中學今年誕生一名滿分女狀元、以及6女2男榜眼。該名女狀元勞雯懿形容對獲得佳績感到驚喜,希望將來修讀醫科,目前已獲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提供學位,會考慮留港抑或負笈英國,最主要考慮院校深造和海外交流機會,但最終都會回港。
勞雯懿表示,自己在中四當義工時曾接觸到一些末期病人,但他們並不像外界想得那麼消極,而是能正面面對前路,部分人更說醫生為他們提供很強的精神支持,形容醫科有此「不為人知的一面」而對此有更多興趣、且認同當醫生有意義。至於想修讀的科目,她稱會在醫學院接觸不同課程後再決定。
連同應屆狀元,9人當中有6人希望選讀醫科,其他分別有意修讀法律、商科和物理學相關科目,部分人亦希望到美國升學。對於美國政府早前曾推出影響對外國留學生的政策,有意前往當地的蘇品心和姚若韻均承認會有擔心,但相信會一切順利。
男拔狀元擬讀醫 支持建第三間醫學院
拔萃男書院今年共有3名學生考獲45分滿分,成為狀元。該校今年共有68名IB考生,平均分達41分。2名狀元中,兩人選擇攻讀醫科,另一位則將赴英國牛津大學修讀數學與計算機科學。
其中一名狀元蔣承軒表示,對成績感到非常感恩,計劃入讀香港大學醫學院。他透露,立志從醫的契機源於一次妹妹被滾水燙傷的經歷,讓他深刻體會到緊急治療的重要性,未來希望在港發展,服務市民。被問及對香港建立第三間醫學院的看法,他認為政府對醫療發展有長遠考量,例如引入海外醫生等措施,正反映本港醫療人手不足的問題,能有助完善醫療體系。他強調,長遠而言香港需要更多醫生,因此支持本港建設第三間醫學院。
蔣承軒亦坦言,考完首科中文後曾萌生放棄念頭,因翌日需飛往泰國參加橋牌比賽,當時狀態欠佳。然而,由於兩年前比賽留有遺憾,他最終決定堅持參賽,並調整溫習節奏,最終不僅在比賽中奪冠,更成為IB狀元。他認為「溫書是長遠戰」,即使臨近考試,他仍維持橋牌訓練強度,規律地分配時間應試。
另一名醫科狀元曾卓健表示,選擇從醫是受爺爺跌倒後行動不便的經歷啟發,加上關注到香港醫療人手短缺的問題,因此希望學成後留港行醫,服務香港人。至於第三名狀元高健豐,則選擇赴牛津大學攻讀數學與計算機科學。他表示,自己從小參加奧數、編程比賽,看好本港科技界的發展,未來或會考慮回港發展。
滬江維多利亞學校狀元:師生互相支持
滬江維多利亞學校今年共有5名狀元,何珈琳稱有意到美國就讀醫學院預科並在美加升學,目標是將來當一名能走遍全球的醫生;蕭朗哲則會去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就讀化學,直指這是自小以來的興趣。王俊燁則選擇留港升讀港大。3人均形容學校有如一個大家庭,師生都會互相支持,有助自己面對困難並有更好發揮。
相關新聞:IB放榜|滬江維多利亞學校誕生5名狀元
本報教育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