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大研發AI結合地理蚊患預報系統

更新時間:03:00 2025-08-08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8-08 HKT

  加強滅蚊亦可採用科技手段。嶺南大學科研團隊日前便研發全港首個結合地理資訊系統與人工智能的「GeoAI蚊患預報系統」,系統包括「智能滅蚊燈」和「氣象站」,在滅蚊同時更可記錄數量、蚊種等資訊,且可採集氣溫、相對濕度等實時天氣數據,為前線物業管理人員提供實時與預測性的蚊患分析。系統目前已在港島堅尼地城觀龍樓應用,並計劃擴至北角健康村及大坑勵德邨等地,預計合計將設立8個「滅蚊監測點」。
觀龍樓率先應用
  「GeoAI蚊患預報系統」由嶺大跨學科團隊開發,透過引入地理空間人工智能技術,結合人工智能物聯網及地理資訊系統,以及政府的開放數據等實用資訊,生成可供社會各界參考的「蚊患風險指數」及「蚊患風險地圖」。該系統主要由兩項人工智能物聯網裝置構成,包括智能滅蚊燈及氣象站。智能滅蚊燈專責滅蚊並記錄滅蚊數量、蚊種等資訊;氣象站則採集氣溫、相對濕度、降雨量等實時天氣數據。裝置採用太陽能板供電設計,只需數小時的間接陽光接觸,便能維持一個星期的操作,加上內置鋰電池,足以應對各種天氣。有關技術能協助物管人員按優先次序進行針對性蚊患防治。系統亦可分類分析不同蚊種,包括可傳播登革熱及基孔肯雅熱的白紋伊蚊等,為防控政策提供科研支援。
  嶺大科學教研組主任及副教授(校長卓越青年學者)王沛欣表示,嶺大自上月起與房協合作在屋邨安裝智能滅蚊燈,大學將提供技術支援與數據分析,包括辨識及分類由滅蚊燈捕捉的蚊種、預測未來三日蚊患趨勢、提供蚊患風險指數,屋邨的物業管理團隊更可以根據風險熱點地圖制訂更精準的防蚊部署,以及作出持續監測,做到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