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製造業PMI重陷收縮

更新時間:03:00 2025-01-28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1-28 HKT

  雖然去年底中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但內地製造業再陷入收縮。國家統計局公布,受春節假日臨近、企業員工集中返鄉等因素影響,今年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1,連跌兩個月,更是去年8月以來最低,兼差過預期。有分析指本月的放緩程度較往年嚴重,反映經濟依舊疲軟,2月PMI或仍將受壓,憧憬內地會再加大政策力度刺激內需。
內地今年1月製造業PMI回落至49.1,按月下降1個百分點。分項指數中,生產和新定單指數均降至近5個月低位,分別為49.8和49.2,按月跌2.3和1.8個百分點;新出口定單指數降至去年2月以來低位,顯示全球需求疲軟。非製造業PMI亦差過市場預期,為50.2,按月下降2個百分點,但仍處於擴張區。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0.1。
  國統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雖然1月PMI回落,但預期指數明顯回升,皆位於較高景氣區間,顯示多數企業對節後市場發展信心較強。
國統局:企業對節後信心較強
  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表示,1月製造業PMI數據與市場存在落差,可能因為「搶出口」接近階段性尾聲,以及「以舊換新」政策的補貼額耗盡,令消費力冷卻。他指,通常農曆新年當月的製造業PMI數據會較為差,但相比起2017及2020年,是次跌幅較大,或與基礎因素有關。他認為,內地2月製造業PMI有挑戰性,需觀望未來1至2個月內地的消費力及中美貿易戰情況,料首季製造業PMI有機會低於50榮枯線。
  東亞銀行財富管理處首席投資策略師李振豪認為,本月PMI數據的指導性不大,因為今年春節較以往提早,以及內地的「組合拳」在去年11月及12月才落地。他認為,內地會先以刺激內需為主,而內地去年第四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明顯反彈,若疊加組合拳的效用,內地首季PMI數據或可向上望,料介乎51至53。
  內地需求疲軟,引致競爭加劇,以及通縮壓力上升。中國去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74310.5億元,按年降3.3%,連續3年下跌。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于衛寧表示,去年1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由11月份按年跌7.3%,轉為增長11%。在一攬子增量政策及時推出後,第四季度工業企業利潤穩步恢復,降幅較三季度大幅收窄12.7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