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樂迷剖析|粵語流行曲 發展與傳承

更新時間:18:30 2025-07-30 HKT
發佈時間:18:30 2025-07-30 HKT

「粵語流行曲」概念面世多年,幾十年間創立無數里程碑,形成非凡景象。為了讓當中蘊含的珍貴情感、歷史及文化意義流傳後世,實踐有效傳承至關重要。此書齊集不同年代的專家樂迷,分上下兩篇,探討傳承的各種可能及方法。文:王文宇  圖:星島圖片庫

 

「傳承是確立經典,也是對來歷和經驗的思考」。本書合共有11位作者,皆是學有專精人士,收錄每人一篇文章,全書分上下兩部。上篇由熱衷推動粵語流行曲的樂迷撰寫,通過親身經驗及觀察,指出現今傳承過程的機遇及挑戰。下篇從學術角度檢視粵語流行歌的方法與現象,分析箇中的集體情感表現。

香港粵語流行曲的轉捩點是1974年,代表樂壇由新興的電視台崛起,並「接管」本土大部分的流行文化,仙杜拉的《啼笑因緣》和許冠傑的《鬼馬雙星》,同一年雙雙面世。本書壓卷文章〈香港早期粵語流行曲概述及其傳承問題〉作者鄭景元,從文化考古的角度告訴我們,粵語流行曲振興前夕是1969年至1973年,代表作有鄭少秋的《愛人結婚了》、譚炳文的《雨夜的回憶》、譚炳文、李香琴的《我愛你又憎你》等等。當時粵語流行曲還有一班生力軍,包括來自星馬的鄭錦昌、麗莎和郭炳堅。

「當時多數出版粵語流行曲的歌手,同時有出版國語時代曲的習慣。」這裏勾起了筆者的個人記憶,話說1969年有一部經典潮流粵語片《紅燈綠燈》,廣告主打「年輕男女不可不看」,由初露頭角的羅文和李大緯合力代唱,兩人被稱為最年輕最時尚的樂壇新勢力,作曲是「新晉」的顧家煇。然而,這首主題曲是國語的。

羅文精神

羅文後來成為香港現代粵語流行曲的教父級人物,他的傳奇說也說不完。本書第二篇〈我活在歌聲裡︰羅文精神的現今傳承〉由本書其中一位編者留情撰寫,特別提到「1983年,羅文推出新歌《激光中》。當時他戴着耳環和黑超高唱,舉手投足也震懾着台下及電視機旁邊的每一位觀眾。」從羅文出道那一刻都未停過創造潮流。「羅文於他的傳奇一生中,對香港樂壇及藝術發展作出重大奉獻,不斷突破自己的藝術邊界」,這就是我們認識的「羅文精神」。

羅文掌握「三文四語」的歌路,在粵語流行曲尚未流行的年代,他不單止負責幕後代唱國語時代曲,「1960年代末受當年紅遍世界的披頭四影響,與朋友組成業餘樂隊Roman and the Four Steps(羅文四步合唱團)在酒廊獻唱歐西流行曲,更推出過唱片。」另外較少人注意到羅文1970年初曾經到日本發展,「其間發行了三張日文唱片及成為第一位奪得『全日本歌謠選手權』冠軍的非日本歌手。」

第三篇〈從梅艷芳看傳承〉,作者舒詠晨是90後,透過父母聽歌與梅艷芳結緣,儘管不是同一個時代的人,更於2021年在IG開設一個梅艷芳專頁,認識不少90後、00後的同道歌迷,為找尋梅艷芳的文化遺產作出貢獻。本文提出不少傳承意見,談到偶像的故事,更是顯得深情與至誠。

標誌性人物方面,書中還有談及黃家駒與Beyond、尹光的文章,這裏不作細表,有興趣研究粵語流行曲的學術分析,不可錯過下半部分。粵語流行曲面世多年,幾十年間創立無數里程碑,其實可以編成中學教材,讓學生共享香港文化。

 

《未來之歌:粵語流行曲的傳承》
編者:留情、梁明暉
出版: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定價:$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