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樂團踏入第49樂季 巧以音樂連古今 呈獻怡悅新樂章
發佈時間:07:00 2025-07-31 HKT

歲月流轉,香港中樂團以絲竹雅韻,長年潤澤香江。踏入第四十九樂季,樂團以「怡」為題,寓意心靈的安然與共鳴,願音樂成為古今連結、中外交融的橋樑,帶來撫慰人心的「悅心之聲」。
香港中樂團踏入第49樂季 巧以音樂連古今 呈獻怡悅新樂章
中樂可怡養城市氣質,滋潤人心深處。香港中樂團始終秉承「植根傳統、銳意創新」的宗旨,讓中樂成為香江一幀最悅耳、怡人的風景。藝術總監兼終身指揮閻惠昌與香港中樂團行政總監錢敏華博士上星期在第49樂季活動發布會指出,新樂季將進一步推動中樂與旅遊融合,深化國際交流並以文塑旅,展現香港多元文化的獨特魅力,為香港文化旅遊注入新動力。
踏入第49樂季(2025年9月至2026年8月),樂團以「怡」為題,寓意心靈的安然與共鳴,讓音樂成為古今連結、中外交融的橋樑,帶來撫慰人心的「悅心之聲」。
琵琶在抱 訴說四方歷史故事
9月中旬的開季鉅獻《絲語.琵琶》榮獲國家藝術基金2025年度大型舞台劇和作品創作資助項目,是繼《蒼龍引》後樂團再次入選該項計劃的項目,亦為「中華文化節2025」及「亞藝無疆」藝術節2025的重要節目之一。閻惠昌總監指:「絲綢之路象徵古今中外文化與藝術的交流與融合,而琵琶作為抱彈類樂器之首,在不同地區孕育出風格多元、情感豐富的敘事性音樂作品,傾訴歷史與故事,餘韻悠長。」
音樂會將演出民族管弦樂套曲《絲語.琵琶》——依據不同的琵琶類樂器,對應不同題材的表現形式及聲音處理特色編寫;全曲分為7個樂章,各章風格鮮明,層次分明,呈現音樂敘事的深與廣;匯聚五弦琵琶、四弦琵琶、日本薩摩琵琶、土耳其烏德琴及尺八等樂器,描繪一幅橫亙千載的絲路音畫。
國際笙簧節 開啟「音樂外交」深度對話
樂季另一重要篇章,是由閻惠昌總監為概念創建人的「笙生不息 - 國際笙簧節」。「笙是中華三千年禮樂文明的活化石,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樂器,簧片受到氣流振動發聲。笙傳入歐洲後,與西方的口琴、單簧管、雙簧管、手風琴、管風琴等同屬簧片樂器家族,卻因文化背景不同而形成獨特的音樂風格。」閻惠昌指,樂團十分重視與民同樂互動:「笙簧節融合音樂、學術研討與文旅體驗,開啟中西藝術的深度對話,為香港創造一張『音樂外交』的新名片。來自香港、內地及海外笙簧樂器愛好者,將於2026年春季透過線上線下雙軌並行,在香港啟德體育園進行前所未有的『笙生不息 千簧和鳴』笙簧馬拉松。隨後將舉辦國際學術論壇、中國笙樂大賽等專題活動。壓軸《千簧一宇》音樂會將於同年9月登場,雲集世界頂尖笙演奏家同台獻藝。」
鼓王群英會 再掀雷霆擊樂風雲
樂團標誌性品牌節目《香港鼓樂節——鼓王群英會》將在10月底的演出請來中國著名敲擊樂大師、中央音樂學院博士生導師王建華教授登場,聯同樂團演出兩首氣勢磅礡的經典作品 《鬧天宮》及《夜深沉》。王教授將以爐火純青的擊樂技巧及深厚音樂造詣,帶領觀眾走進一場極富戲劇張力與視聽震撼的鼓樂盛宴。而去年於《鼓動心弦 連結世界》5G直播音樂會中大放異彩、深受觀眾熱烈讚賞的韓國傳統表演藝術團The Little Angels今年亦將會載譽歸來,再度聯手樂團帶來融合傳統與現代節奏美學的韓國鼓舞表演。「我們期望透過線上直播打破觀眾的地域界限,將香港與世界連成一線。 」
與朱芸編「二創」《破.地獄》 奏出細膩情感
新銳音樂才子朱芸編與香港中樂團淵源深厚,由他作曲及編曲的《破.地獄》榮獲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原創音樂及香港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悟空傳》則曾奪得台灣金馬獎、香港金像獎等多項殊榮。樂團將於明年6月會把朱芸編參與電影音樂創作重新編創為氣勢恢宏的大型中樂版本,成為中樂對電影的「二次創作」,動用近百人的樂團編制,透過豐富多變的音色層次,細膩表演電影中深刻的情感與戲劇衝突。
持續推動青年創作 孕育未來中樂家
閻惠昌總監指,樂團繼6月北京與天津巡演載譽歸來後,9月將西行敦煌,在千年古韻之地奏出絲路文明的交響。10月則東赴韓國「香港周2025」,深化中韓文化交流,傳遞中華樂韻之美。12月回歸大灣區,在廣州星海音樂廳再度奏響年度華彩終章。「另外,我們創立了中樂界首個『網上音樂廳』,旨在向全球的音樂愛好者分享我們的音樂視頻和音頻,以及精彩的活動。通過這個平台,希望能讓更多人關注中國音樂,了解香港作為文化大使的獨特魅力,共同欣賞和體驗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
香港中樂團
- 節目詳情:www.hkco.org
圖片來源:香港中樂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