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做一次全身檢查吧!|施卿卿博士
最近內地有一則新聞引起廣泛關注,事因有北京女律師張女士連續進行身體檢查多年,但卻於今年發現腎癌晚期因此投訴該醫療機構漏檢誤檢,而對方則認為體檢不可能發現所有問題因此反告張女士名譽侵權並索償。該事件的是非曲直我們不予評論。僅就身體檢查而言,雖然檢查必然存在假陽性和假陰性問題,以致醫生有時會誤判,但一般來說定期的身體檢查還是可以幫助許多人篩查出一些疾病,總體而言利大於弊,不可因為這一事件而輕易否定身體檢查對維護健康的積極作用。
根據我所接觸的患者所得出的印象,香港巿民普遍對全身檢查缺乏足夠的重視,定期進行身體檢查的比例遠較內地低。我平時運用長桑君脈法(這是一種較精準的脈法)為患者診脈時,經常發現一些比較細微的病變。當我把脈診的結果比如肺結節、甲狀腺結節、肝囊腫等問題一一說出打算和患者核對一下時,卻發現除了一些中老年人曾針對某一症狀做過相應的檢查或是查過血糖、膽固醇水平外,許多人從來沒做過全身檢查,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可以說是一無所知,更別說有定期做全身檢查的習慣,這是一個很不理想的現象。對於在脈診時發現了某些患者不知道的問題,我通常會吩咐他們方便的時候去做一下檢查,確認看是不是有我所說的問題,主要是因為發現的大多是一些不太嚴重的常見病,很多是無症狀的,只需要定期監測,另一方面也因為知道香港做一次全面的身體檢查包括檢查血液的各項指標、心電圖、低劑量肺部電腦掃描、甲狀腺及腹部器官等的超聲波(這些是針對常見病的檢查)費用不菲,所以通常我只是做建議而不會提要求。
然而有一個患者的經歷卻讓我深感惋惜。陳太太是經朋友介紹來看糖尿病的,她已經服用兩種降糖藥一段時間,但血糖卻仍然居高不下,醫生建議她打胰島素。她因為不想以後長期依賴胰島素,於是尋求中醫調理。按照習慣,首診時我很認真地把脈並告訴她有肺結節等問題,日後有空時去做一下相關的檢查。接下來我就把注意力放在調理血糖這一方面。陳太太斷斷續續服用中藥半年左右,血糖逐漸控制,但是心率總是居高不下,我懷疑她是由於長期的高血壓、糖尿病引起心腎功能減退所致。可是她說醫院幫她驗血没問題,而我先後給用過不同的藥方心率也不見下降。後來有次他們一家回內地辦事後就在當地看了醫生並做了檢查,這才發現原來她已是第四期肺癌並出現肺積水及骨轉移、腦轉移。當我翻查她初診病歷看到脈圖中畫有肺結節標記時深感內疚,假如當日我脈診發現肺結節徵象時就堅持讓她做個肺部電腦描掃,那麼結果可能會大不一樣。
最近接診另一個患者謝女士,七十幾歲,同樣是血糖血壓控制不好來調理身體,同樣在脈診時發現肺結節(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問題)。因為有了前車之鑒,這次我就吩咐謝女士安排做一下肺部電腦掃描這樣放心一點。謝女士也很配合,自己去找化驗中心預約檢查。然而當她說要預約做肺部電腦掃描時,姑娘卻說沒有西醫轉介做不了,並且告訴她電腦掃描的輻射量很大,沒有明顯肺部的問題就不可以做,謝女士因此放棄檢查。聽到化驗所姑娘這樣的答覆我實在很無奈。實際上,目前低劑量肺部電腦掃描已經在臨床中運用於早期肺癌的篩查,由於是採用低劑量的射線進行掃描,因此對身體的影響很少,同時又能發現普通X光片所不能發現的肺部微小病灶。現在腫瘤發病率持續升高,其中肺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在所有腫瘤中均居於首位,只是得益於低劑量肺部電腦掃描在身體檢查中的運用,許多肺癌個案得以在早期被發現及治療。前不久我們談及醫生在壽命方面的優勢,其中一個就是定期體檢,比如我以前工作過的醫院每年為職工進行的身體檢查基本上都有早期腫瘤案例,其他的高血壓、糖尿病更不用說。所以,關於身體檢查,無論是香港巿民還是部分醫療從業人員,都有重視不足以及認知滯後的情況。
對於年過四十歲的巿民,我建議大家要開始養成定期做身體檢查的習慣,因為很多疾病的發病率都是從這個年齡段開始上升的。身體檢查的重點在於及早發現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和進行腫瘤的篩查,因為心腦血管疾病和腫瘤是當今最主要的致死致殘疾病。我們平時可能聽聞某人很年輕平素身體也貌似很健康但卻突然離世,其中有不少就是平時不自知血壓高、膽固醇高因某種誘因而突發心肌梗塞、中風所致。但其實只要平時控制好血壓、膽固醇和血糖,就能明顯減少這一類突發事件的風險。而對於腫瘤更是預防重於治療,如能早期發現發早期治療腫瘤也通常并不影響壽命,我的病人中就有通過身體檢查發現乳腺癌、膀胱癌、腎癌、結腸癌等并及時做了手術治療,術後他們的身體狀況都與常人無異。
一般體檢項目都包括血常規(血色素、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等)、尿常規、大便常規、血壓、血糖、膽固醇、肝腎功能、心電圖、胸部X光片等,這些基本項目可以幫助我們大致了解自己身體的基本狀況,但實際上并不太足够。針對當前一些多發病比如甲狀腺結節、脂肪肝、膽結石、腎結石等,我們最好同時也做一做甲狀腺、肝、膽、胰、脾、腎臟、膀胱超聲波。除此之外,還應針對不同的性別、年齡、自己既往病史、家族史等選擇一些個性化的檢查項目。比如中國對肺癌的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就建議就50~74歳人群運用低劑量肺部電腦掃描進行篩查,對這一點我特別認同,因為現在肺結節的比例相當高,其中少數會在一段時間後發展為肺癌,而X光片通常識別不出肺結節。對於45歳以上又有便秘、腹瀉等排便異常及有相應家族史者也應做胃腸鏡檢查,40歳以上有乙肝病毒携帶、經常飲酒、脂肪肝者除了做肝膽超聲波檢查還應做甲胎蛋白檢查。對女性來說還應常規檢查乳腺超聲波及鉬靶檢查以及子宮、卵巢超聲波、宮頸抹片及HPV檢查,男性則應常規做前列腺超聲波和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檢查。這樣才算是一個相對全面的身體檢查。
如果要做我提及的這些檢查,初步估計香港體檢中心收費標準估計一兩萬元,對於不少巿民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往往最後會因預算不足而不了了之或是數年才做一次,未能達到定期檢查早發現早治療的目的,甚至到最後出現重大疾病時才後悔莫及。因此,我的建議是:經濟條件較好者就在香港做身體檢查,畢竟在本地檢查更方便也更容易溝通。而經濟條件欠佳者則不妨考慮去內地醫院做檢查。雖然在內地做身體檢查通常包含的項目較多有過度檢查之嫌,不過我覺得只要是非創傷性的,比如多抽點血多化驗幾個指標還是可以接受的。現在很多內地醫院都可以在其相應的微信小程序預約做身體檢查,接下來只要在預約當天早上空腹去醫院抽血以及掃描等,大約2~3小時左右就可以完成所有項目檢查,一週左右有檢查報告。届時可以選擇親身前去聽醫生解讀報告,也可以選擇通過速递收取報告再電話解讀報告,并不算太麻煩。費用比香港便宜不少,如果不做腸胃鏡檢查的話,則多數檢查套餐都是幾千元,應該是較多香港巿民可以接受的消費水平。無論是在香港做還是去內地醫院做,一年一次的身體檢查,對於中老年人來說一定是最有意義的消費,請好好安排一次身體檢查吧﹗
利益申報:本文的建議僅從健康角度出發,本人和本港體檢中心或內地醫院未有利益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