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白色養生方案|施卿卿博士
雖然現在香港的氣溫仍然頗高,但其實早已在不知不覺中已進入秋天。秋天的一大特征就是「乾燥」。有很多人在早上起床時會感到口乾、喉嚨乾甚至有點痛,有的是皮膚乾燥甚至瘙癢,還有的則是大便乾燥不暢等,這些都是秋燥在我們身體上的體現。
針對秋燥,中醫是有相應的方法可以輕鬆應付的。雖然秋天有個很好聽的名字叫「金秋」,但以中國傳統文化來說,金色雖然是秋天植物呈現出來的一種最常見的顏色,但卻并非秋天真正的代表色。這是因為傳統文化將秋天對應於五行中的「金」,而金對應的顏色是白色。同時,秋天也對應於人體五臟六腑中的肺和大腸,因此秋天的養生其實主要就是養護肺和大腸,秋天的養生方法都是以順應「金」的特性為核心,會較多采用白色的物品,因此我把秋天的養生叫做「白色養生方案」。下面我將從衣食住行及情志各方面一一進行說明。
首先是衣着。秋天的衣着應以淺色、冷色調為主,其中以白色、米白色最佳,黃色亦宜。由於白色與肺、大腸、秋天都歸属五行中的金,具有同氣相求的關係,而黃色則有土生金之意,因此白色、黃色都可以加強“金”的特性,無形之中就有益肺的功效。但對於情緒抑鬱者則以穿暖色調為宜。同時還要記住一句俗話「春捂秋凍「。隨着時間推移,氣溫會逐漸下降,但從養生的角度來說則提倡秋天「凍一凍」以訓練身體的抗凍能力,不宜太早穿上厚衣。但即使如此,秋季也不宜露背、臍和腳。另外對於老年人及體弱多病者還是要根據氣溫適時添衣。
其次是飲食。秋天的飲食以「減辛增酸,滋陰潤肺」為主要原則。這個季節不宜吃麻辣火鍋及油炸這一類食物,吃完常常會加重燥邪而出現口乾舌燥、喉嚨痛甚至感冒。適宜的食物一類是當季的食物比如山楂、蘋果、葡萄、柚子,這些食物帶有酸味能順應秋收之氣。另一類是秋梨、雪耳、百合、燕窩具有滋陰潤肺功效的食物,而且這些食物以白色的居多又是同氣目求,再次強化了它對肺與大腸的功效。蜂蜜具有潤燥滑腸的功效,也適合秋天食用,尤其是便秘之人。我們平時常用的「清補涼」湯包中的沙參、玉竹、麥冬同樣具有滋陰潤肺的功效,只不過如果是在秋天煲「清補涼」特別是便秘者應適當減少茯苓、蓮子、芡實的比例。以上各種食材可以發揮創意自由組合。如果既想要滋陰潤肺又想要簡單方便,就可以把百合、雪耳、雪梨、白蓮子、淮山、南杏、茯苓各取適量加水放入破壁機攪拌做成七白飲,口感相當不錯。
接下來就是「住」。在居住環境方面,理想的室內濕度是50%-60%,對於長年潮濕的香港來說,秋天自然狀況下的居住環境還是相當宜人的。如果確實感到環境比較乾燥,可以使用加濕器,也可以在室內放一盆水種植物或放一塊濕毛巾。關於作息,秋季宜早睡早起,以夜間10點左右睡早上6點左右起床最符合秋收的節律。雖然聽起來難度很大,但確實有一部分人可以做到。
還有就「行」。現代人多以車代步,這裏的「行」我們主要指運動。秋天宜登高望遠,行山是最適宜的,尤其是香港中秋前後這段時間不冷不熱,許多山上既有綠樹遮荫又可以遠眺山海,行山令人心曠神怡。如果覺得行山有點麻煩,也有簡單的室內運動,比如八段錦中的「雙手托天理三焦」,還有太極拳中的「雲手」都有助於暢通肺氣,特別適合肺氣虛弱容易感冒咳嗽的人練習。
秋天是感冒咳嗽多發的季節,但如果你注意衣食住行的這些細節,就可以減少出現感冒咳嗽。
最後就是情志的自調。「肺在志為悲」,也就是說悲傷這一類的情緒是由肺主管的。成語「傷春悲秋」,說的就是人跟隨季節產生情緒變化的常見現象。秋景蕭瑟,人容易產生悲傷、憂愁的情緒,這是受秋天和肺的特點影響。因此,如果在秋天因看到某些情境而感到傷感,那是正常的,不必緊張,適當做些運動情緒就能自調。如果經常出現這種悲傷的情緒,則可以從肘到手腕沿著手臂外側上方這一段肺經循行的區域用刮痧板輕刮,或者是在上背部脊柱兩側刮一刮,均有助疏通氣機恢復肺經的調節能力。但如果這種悲傷的情緒長時間存在并影響到工作和生活,就需要通過服食中藥、針灸以及心理咨詢才得到改善。
希望以上這個「白色養生方案」能夠助你度過「多事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