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童計劃」研究證遊戲為本早期介入 有效緩解育兒壓力改善親子關係
發佈時間:08:00 2025-11-18 HKT
香港小童群益會與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聯同香港大學心理學系及策略伙伴周大福慈善基金和利希慎基金,近日發布「恩童計劃」兩項研究成果,實證「兩層全面服務模式」及「遊戲為本社區模式」能有效支援育有0至3歲面臨巨大育兒挑戰及具潛在育兒風險的嬰幼兒家庭,提升嬰幼兒的月齡發展進程、家庭環境質素、家長親職效能感與生活滿意度,並減低親職壓力及虐兒風險,為嬰幼兒早期介入策略提供科學依據。
兩層全面服務模式介入顯著提升家庭環境質素及嬰幼兒月齡發展
首項研究《育兒技巧與兒童發展追蹤研究-兩層全面服務模式成效檢討》,追蹤152個面臨巨大育兒挑戰的家庭,包括精神健康問題、濫藥背景或年輕父母。結果顯示,接受家訪及社區支援的家庭中,嬰幼兒五項發展(溝通、粗大動作、精細動作、問題解決、社會與適應)達標率由8%升至52%,家庭環境質素達標率由25%升至97%,家長育兒壓力下降,親職效能感及生活滿意度明顯提升。
遊戲為本模式促進親子互動與教養信心
第二項研究《爸媽寶寶遊樂園-遊戲為本社區模式成效檢討》,追蹤240個具潛在育兒風險的家庭,評估遊戲為本社區層面介入的成效。結果顯示,實驗組嬰幼兒發展達標率由9%升至49%,家長壓力下降、育兒信心提升至82%,生活滿意度亦有74%家長表示改善。而對照組則改善幅度有限,部分指標甚至出現倒退。

多方協作推動「恩童計劃」 冀支援更多家庭
綜合兩項研究結果,「恩童計劃」證實早期介入支援家長育兒,可提升嬰幼兒月齡發展進程及家庭環境質素。「恩童計劃」由香港小童群益會於2021年開展,獲周大福慈善基金及利希慎基金支持,並邀請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採用同一服務模式,透過社工轉介及專業團隊跟進,改善家居環境和育兒技巧,並於觀塘區、屯元天區及油尖旺區設立「童喜點」遊戲為本親子中心,提供社區支援。
香港小童群益會總幹事劉翀表示,計劃旨在為家長提供及早介入嬰幼兒育兒的支援,補足服務缺口。是次研究結合社會不同持份者的力量,包括學術界、社福界、醫護界及慈善基金的協作,發揮協同效應,提升育兒支援的成效。他期望「恩童計劃」未來能夠逐步擴展至服務全港18區,讓更多有需要的家庭受惠。
把握孩子成長黃金期介入 更具成本效益
利希慎基金總裁何宗慈女士表示,「恩童計劃」結合及早介入、專業團隊與實證支持三大優勢,能有效幫助面對挑戰的家庭建立育兒信心。「家長不只在中心學習,更能將育兒技巧帶回家中實踐。這種預防性支援比事後介入更具成本效益,值得在全港推廣。」
周大福慈善基金秘書長陳美華女士指出,0至3歲是孩子發展的黃金期,早期介入對家庭和社會均有深遠影響。「『恩童計劃』具備實證基礎,基金對計劃的支持不只是慈善,更是對社會的長遠投資。若能在孩子成長初期提供精準支援,可減少未來社會問題。」

家長見證:親子關係顯著改善
其中一位媽媽Niki分享,初為人母獨力照顧孩子時,因過於焦慮而限制孩子活動,導致孩子發展遲緩。參加「恩童計劃」後,社工協助改善家居環境,提供適齡玩具及遊戲指導,令她逐漸掌握與孩子互動的技巧。「我學懂如何回應孩子的情緒,親子關係變得和諧,育兒信心也大增。」
另一位年輕媽媽美寶則表示,計劃中參加親子遊戲小組,令她更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意義。「我不再急躁,而是用感知教養方式回應孩子的需要,親子關係明顯改善,更讓孩子從原本的發展落後進步至追上同齡小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