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相關性高血壓的中醫治療和循證調養|徐大基中醫師
肥胖是指明顯超重與脂肪層過厚,是體內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積聚過多而導致的一種狀態。肥胖與高血壓常合併存在,不僅增加血壓控制難度,還促進多種心血管代謝危險因素聚集,顯著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根據肥胖的病因,可將肥胖分為病理性肥胖和單純性肥胖。病理性肥胖病因有很多,其中庫欣綜合症為臨床最常見,同時也是繼發性高血壓的重要病因。在其他病因導致的肥胖患者中,如多囊卵巢綜合症、藥物性肥胖、下丘腦性肥胖、染色體異常等,也會導致血壓升高,故肥胖與高血壓的關係密不可分。
單純性肥胖多與生活飲食習慣相關。肥胖與高血壓發生及發展密切相關,其機制與胰島素抵抗、炎症、氧化、活動性應激、脂肪因子,以及交感神經系統和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的過度啟動有關,並因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加劇,在此基礎上引起了內皮功能障礙,改變全身的血流動力學,導致肥胖患者血壓升高。
根據肥胖與高血壓發生順序的先後,臨床上可見兩種類型:一種是高血壓繼發於肥胖,高血壓與肥胖有明確的因果關係,且減肥有助於降壓,此類稱為“肥胖性高血壓”或“肥胖相關性高血壓”;高血壓先於肥胖發生,則稱為“高血壓合併肥胖”。兩者統稱為“肥胖相關性高血壓”。
治療
- 減肥
對於病理性肥胖協同繼發性高血壓患者,治療上應注重治療原發疾病。對於單純性肥胖患者,減重是減輕體重及減少壓力負荷從而降低血壓的首選方式。減重的方法包括實施健康的生活方式、手術減重及藥物治療。不同的減重方式雖然均對降低血壓具有積極作用,但血壓隨時間延長的降低幅度和持久性上各有區別。臨床應用時,需要嚴格評估。
- 中醫治療
痰濁、血瘀是肥胖性高血壓及其靶器官病理損害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治療時應兼顧痰瘀為患的標實之證。
肥胖多因喜食肥甘厚膩,導致脾之運化、升清功能失調,濕邪內聚。腎者主水,腎氣虧虛,水邪內停。兩者導致水濕內聚,阻滯氣機,氣滯血瘀,故肥胖多兼痰瘀內阻。治病求本,健脾補腎治其本;祛除水濕瘀血治其標,是肥胖高血壓重要的治法。處方可參考葛根芩連湯、半夏白朮天麻湯化痰祛濕,加三七、紅景天、丹參等。
循證調護
肥胖是肥胖相關性高血壓的主要病因,控制體重是有效控制血壓及其合併多重代謝紊亂的基礎。肥胖相關性高血壓的治療應當兼顧血壓控制、體重控制和改善代謝紊亂三方面。
減重並非易事,持之以恆的飲食控制和適當運動十分關鍵。其中尤以飲食控制至關重要。
肥胖者在飲食方面首先是控制飲食的總量,簡單做法如:
- 在目前的飲食基礎上,總量減少兩成,日後再減,循序調整。
- 三餐分配宜早餐多,午餐少,晚餐更少。可考慮早餐需要佔全天的十分之五、午餐佔全天的十分之三,晚餐佔十分之二。
- 宜儘早進食晚餐,餐後不加餐。
- 進餐前宜先喝湯或水,再進食蔬菜,接着進食魚、蛋、肉類等,最後進食碳水化合物。
以上資料摘自作者徐大基教授編寫的《高血壓治療與中醫調養》一書,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