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味噌分紅白?金山寺味噌與日本酒最夾?

數年前由京都搬來名古屋,最不習慣的,是大部分餐廳的調味料都出手太重,味道太濃太咸了。名古屋的名物是味噌豬扒及味噌煮烏冬,前者就是炸豬扒上澆上特別調製過的味噌,後者呢,則是把很有咬口的烏冬,放在味噌湯裡煮,味噌的咸香滲進烏冬裡,而湯底因為烏冬麵流出的澱粉質而變得濃稠。京都多吃用米造成的白味噌,跟大阪一樣,看重上湯而非調味料,而名古屋則多只用大豆及鹽造成的豆味噌。我初吃到味道十分濃郁的味噌煮烏冬時,忍不住在湯裡加開水了,想來實在對店家太不敬了。

味道濃郁的味噌煮烏冬

說到味噌,在香港時我只認識白味噌,來到日本後,才知道味噌有千百種。我們較熟知的味噌都以大豆及米麴造成,而發酵時間的長短,就是導致味噌色澤與風味不同的其中一個原因。發酵時間短的白味噌,帶有米的甜味,但味道較咸。而赤味噌,則因為需要一年至三年時間才完成發酵,色澤較深,風味較重。所有色澤深紅的味噌都稱為赤味噌。

不同顏色的味噌,發酵時間也不同

不過味噌其實不只以顏色區分,也以麴的種類(米麴、麥麴、豆麴)來作分別,日本不同地域吃的味噌都不同:

赤味噌(米味噌):關東、信越、東北地方、北海道

白味噌(白味噌):大阪、京都、滋賀等的近畿地方、四國、鳥取及廣島等中國地方

豆味噌:愛知縣、岐阜県、三重県

麥味噌:九州、四国、鳥取及廣島等中國地方

下次買味噌時,不妨留意一下產地。在超市中還能找到名為「合わせ味噌」的,混合味噌,顧名思義是把以上的味噌混合起來,做出較為調和的味道。我個人還挺喜歡米及麥的混合味噌的。

家裡的金山寺味噌,包含了甘荀、茄子、麥等

另外,還有一種較為特殊的味噌——金山寺味噌,有一陣子,我會以它作為回港時的手信。金山寺味噌是在七百多年前,於寺廟裡誕生的,當時僧侶為了把夏季的蔬菜保存起來,好在炎冬時食用,便把白瓜、茄子、紫蘇等的蔬菜與大豆一起發酵。金山寺味噌甚少作為調味料,多是被直接放在白飯上享用,我則喜歡用它作下酒菜,跟日本酒的味道挺搭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