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日本雪糕有唔同規格 有一款香港都買到 反式脂肪含量較高
在京都哲學之道附近,今出川通與白川通的交匯處,有一家賣手造冰棒的店。每到夏天,腦海便不自覺地浮現那家店的景像。舌上是水果牛奶冰棒的甜美,身後是吵雜的車水馬龍,住在京都的那幾年,好多個熱得皮膚冒蒸氣的下午,我都坐在那店前,咬著牛奶冰棒,而店裡的老人家,總在客人吃完冰棒後,貼心地拿出一盆涼水,讓客人洗手。
那家冰棒店已有七十多年歷史,應該是很多京都人以至旅客的共同回憶,不過數年前去京都時卻見店的大閘拉起來了,一查之下,才發現原來冰棒店早於2018年結業了,原因是「已經無法做冰棒」,想來大概是店主年紀與體力問題吧。
日本人稱冰棒為 Ice Candy,冰菓,這個「和製英語」詞語,稍稍流露了這甜點出現初期時,予人夢幻的感覺。
至於雪糕,在日本其實也有特別的名稱,分別是 Ice Cream(アイスクリーム)、Ice Milk(アイスミルク)及 Lacto Ice(ラクトアイス),依據的是雪糕內的乳固體及乳脂肪的份量。像 Haagen Dazs 的雲尼拿口味,乳脂肪的份量是15%,被歸類為 Ice Cream,至於在日本也很受歡迎的 Super Cup,又或是井村屋的和風雪糕,由於以植物油製造,包裝上標明是植物性脂肪,而非乳脂肪,被歸類為 Lacto Ice。Lacto Ice 吃起來比較清爽,但因為材料是廉價的植物油,可以想像反式脂肪也較高。
(日本的雪糕在包裝上會寫明其規格,照片中的全是ラクトアイス,Lacto Ice,
即脂肪主要來自植物油。)
(MiniStop 的軟雪糕。)
夏季時還特別想吃「Soft Cream」,這亦是和製英語,即軟雪糕。(每次說到這字時,腦中不自覺地直譯成軟糕。)日本人對軟雪糕的愛,可見於不管是便利店、餐廳、拉麵店、小賣店、家品店,都可找到軟雪糕的蹤影。日本的有家較少遊客討論的便利店,名叫 Mini Stop,是主攻甜點的,他們的軟雪糕也是不少日本人的童年回憶。另外,名古屋有家名為 Sukagiya 的拉麵連瑣快餐店,一碗拉麵只賣360日元,他們的軟雪糕只賣110円。Mini Stop 的味道較濃厚,Sukagiya 的則較清爽。愛軟雪糕的名古屋人,還分為 Mini Stop 派及 Sukagiya 派。
(京都本葛冰的 Ice Candy,材料不含白砂糖,甜味來自蜂蜜及和三盆。)
說回 Ice Candy,現在於日本的百貨店,城市很容易找到造得很精緻的水果冰棒了,不過總覺得不及京都那家的簡樸味道。回憶發酵過的味道,總是最甜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