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飪】要吃碗茶泡飯嗎?
兒子出生以後百事忙,頭昏腦脹的時候,很多生活上的追求都放棄了。晾好的衣服任它堆成小山、郵寄來的宣傳單張跟電費單水費單疊在一起沒心整理,回過神來,發現自己連午餐也放棄了。下午有時餓得天旋地轉,不知所措慌忙看看飯鍋。還有米飯,得救了。冰箱再荒涼,至少可以做茶泡飯。
用永谷園即食上湯做的茶泡飯。湯包裡那些像迷你米餅的東西,除了增加口感之外,原來也為了吸濕,以避內裡的紫菜黏成一團。
茶泡飯的定義很廣,只要是用液體淋在米飯上的料理,就能叫茶泡飯了。也就是說,雖然叫「茶」泡飯,但並不一定用茶。最早的茶泡飯,用的是熱水,熱水在日本叫湯,用熱水做的茶泡飯,便叫「湯飯」,跟我們在香港吃的湯飯相比,真的差天共地。湯飯興起的主因,是古時並沒有為米飯保暖的技術,倒入熱水,是把冷掉的米飯回溫最簡便的方法。這個吃法聽來很庶民,但其實像足利義政、織田信長等著名武將,都是湯飯的粉絲,貪其方便快捷,咕嚕咕嚕的,就能吞下一碗飯,解決一頓。
用茶來做茶泡飯,可以追溯到江戶時代,蕃茶及煎茶等在日本普及起來,自此以後,茶泡飯便變得變化多端了,放入各種食材,像梅子、魚生、明太子等。後來,甚至不用茶,而改用上湯,這亦是現今大部份日本人較為習慣的茶泡飯。
以往時間充餘時,我會用柴魚及昆布煮成上湯,以醬油調味,在米飯上放上梅子乾,又或是燒鮭魚,還有紫菜及芥末。這個做法有點費心費時,如今當然沒有這個餘裕了。現在較常用的是永谷園出品的即食茶泡飯上湯粉,灑在飯上,加上熱水,就能吃了。各位媽媽若也常因家事、孩子的事而只能吃杯麵,建議大家也去日本超市找找看,吃碗飯湊點米氣,比吃杯麵自在多了。
題外話,茶泡飯在京都有另一個特別的用法。若你到京都人家裡作客,待了一陣子,主人突然問你:「要吃碗茶泡飯嗎?」別以為對方好客,那其實是在趕客啊。話中的話是:「都這麼晚了,你還不離開,難到要我做飯給你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