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紫敏 - 食用「肝」臟利與弊 | 營爆生活

  世界各地有着不同以動物肝臟為主的菜式。常見包括牛肝、雞肝、豬肝、鵝肝、鴨肝和鱈魚肝等等。肝臟味道濃郁且質地獨特,但又不是每個人都會喜歡。亞洲菜式包括港式豬潤粥、豬潤麵、臘腸(潤腸)、台式煎豬肝、日式雞肝及鰻魚肝串燒,而歐美則常見豬肝香腸、煎鵝肝及罐頭鱈魚肝,配以麵包或餅乾食用。

  肝臟含有豐富蛋白質、鐵質、維他命A及B。以豬肝為例,一份100克未煮熟的豬肝含有約134千卡熱量、21克蛋白質、4克脂肪、3克碳水化合物、23毫克鐵質及6,500微克維他命A。

  一份100克未煮熟鵝肝含有133千卡熱量、16克蛋白質、4克脂肪、6克碳水化合物,31毫克鐵質。而一份約100克未煮熟豬脊肉約109千卡熱量、21克蛋白質、2克脂肪、1毫克鐵質及9,310微克維他命A。

  相比豬肉(如脊肉)及鵝肉,豬肝及鵝肝的熱量及蛋白質相若,卻含較多鐵質及維他命A。但由於所有動物肝臟均含高膽固醇,長期或過量進食或會增加患上心臟病的風險(尤其是已確診屬於家族性遺傳高膽固醇)。而大量食用肝臟會導致攝取過量維他命A,當身體未能處理過多的維他命A,會引起中毒反應如噁心和嘔吐、頭痛、煩躁和嗜睡等毒性的症狀,長期過量更加影響骨骼健康,增加骨折風險。因此,如喜歡「肝臟」佳餚的人士,記𧫴少食多滋味!

美國註冊營養師
香港營養師協會正式會員
陳紫敏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