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紫敏 - 萬聖節另類故事 | 營爆生活

  每年的10月31日,即是西方的萬聖節,故事主題總圍繞着「鬼怪」元素,不少商店均利用萬聖節作為廣告宣傳,另外就連幼稚園的小朋友也會有裝扮環節或「Trick or Treat」活動。

  在北美,萬聖節街上不難發現有很多可愛「小怪物」手執一個南瓜袋,逐家逐戶敲門「攞糖」。除了這個習俗,在街上還會「欣賞」到不同「屋主」為其家居精心設計及布置的萬聖節裝飾,可用一句「目不暇給」來形容。

  萬聖節歡樂鬼怪元素背後亦有另類故事,不是鬼怪故事,而是「雪中送炭」的故事。話說由於美國聯邦政府轄下「美國營養補充援助計劃」(SNAP,俗稱食物券)暫停發放,不少網民提議於萬聖節的「Trick or Treat」除了準備糖果外,也可考慮放一些如包裝蛋糕、包裝麵、意粉、包裝水果等食物,好讓一些有食物援助需要的貧窮家庭得到支持,希望在節日下也能做到多分享一點。

  此外萬聖節還有教育故事,一些家長為了減少兒童於節日中進食過多糖果或朱古力,分享了一些以「萬聖節」包裝的食物代替糖果,如鬼怪水果,即是將「眼睛」貼紙黐上水果或配以鬼怪禮物包裝袋等。另外還會將芝士三文治加入蝙蝠形狀的紫菜,變成「鬼怪三文治」。

  雖然萬聖節從來不是一個普世歡騰或值得慶祝的日子,但節日背後帶着分享、關懷及健康元素,總是讓人感到窩心。

美國註冊營養師
香港營養師協會正式會員
陳紫敏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