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紀豪 - 鳴沙之聲 | 無名指

  訪敦煌,必遊莫高窟、月牙泉、鳴沙山,我第一次去,自然不能免俗。

  莫高窟名氣大,遊人眾,淡季出行也要等上半小時才有導賞員引路。作曲家譚盾創作《慈悲頌》時多次去敦煌找靈感,那時已聽他講過不少莫高窟壁畫故事,嚮往已久。到了歷史現場,還是激動不已,歲月侵蝕,人為災禍,也難掩蓋她的美,下次遊敦煌還是要再來。

  月牙泉美得像海市蜃樓,彷彿一眨眼她就會消失。沙漠中新月形湖泊是個地理奇蹟,大自然的眼淚雖只有1.5米深,卻永遠熱淚盈眶,2000年未曾乾涸。

  於我,鳴沙山是敦煌最大驚喜,「不過是個超大沙丘吧!」當我站在紅黃藍白黑五色細沙堆成的大山上,只能承認自己的無知。

  鳴沙山位處沙漠邊緣,從景區入口走近她,就像在宇宙走向黑洞。這個超大沙丘蘊藏巨大能量,好像能把一切吞噬。我站在山下抬頭看,一下子就着迷了。

  要爬鳴沙山絕對舉步維艱,腳掌一蹬便陷進沙裏,縱使景區架了兩條索梯方便遊客,還是爬到上氣不接下氣。好不容易走到峰頂,極目遠眺都是沙子,我竟有想哭的衝動。

  在鳴沙山,不論是淚眼朦朧,或是被風刮得睜不開眼睛也沒所謂,最重要是打開耳朵。所謂「鳴沙」,是一種難以解釋清楚的自然現象,當海量沙粒互相撞擊或產生靜電,便有機會 出現像雷鳴一樣的巨大聲響。鳴沙之聲極可能是整個區域的沙子共振造成,所以世界各地的鳴沙之聲,會因地形和沙子數量而不盡相同。

  我在鳴沙山暴曬3小時,都沒聽到鳴沙之音。留個遺憾,卻成為再訪敦煌的好理由。

資深唱片人兼樂迷
譚紀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