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崙港——外行人管內行人

  上月證監會發表諮詢文件,提高更新證監會牌照申請人入行要遵守規定,並更改《勝任能力的指引》和《持續培訓的指引》。
  諮詢文件建議,收窄豁免條件中工作經驗的相關性,必須與持牌負責人(RO)相關,其他交收及結算、風險管理等經驗或不適用,並將管理經驗局限為僅指在業務環境中指揮及管理重要的受規管職能或項目的實際經驗。
  以往有些從業員申請持牌負責人時,因為條例沒有清楚闡釋相關行業經驗範圍,導致證券行內其他崗位從業員,申請做持牌負責人時與監管機構惹來爭拗,當然結果還是監管機構擁有決定權。
  建議又為確保會計、工商管理、經濟、金融財務及法律相關學位人士及被認可的更多學歷資格人士,也具備足夠行業知識,持牌代表申請人須近五年有至少兩年相關經驗、負責人員申請人就須近六年有至少三年相關經驗,並取得認可資格或完成額外持續培訓。
  換言之,無論你是甚麼學歷,行內經驗及認可資格才是最重要,不知道監管機構人員是否也應該以身作則,避免「外行人管內行人」,完成這些課程才可以作出監管?
  有「行外人」議員及「不學無術」的所謂經濟學家,提出增加股票印花稅,「能者多付」,簡直是笑話。實際上,增加股票印花稅會導致成交減低,新加坡股市就是這樣犧牲二級交易市場。香港股市大部份成交都來自短線買賣,交易費用正是很多散戶決定輸贏的關鍵因素。香港政府問題是「外行人」官員,不懂得分辨是非,面對紛亂的資訊及意見無所適從。
金融發展策略研究所所長
詹劍崙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