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網購之後

  疫情下大家避免外出,網購大行其道,本來只購買所需用品,但閒在家滑手機,就看到目不暇給的廣告。平時有淘開寶、網購開的人固然繼續買,連新手因太方便也開始多買。
  筆者算是買點低的人,廣告彈出來,看產品不錯呀、或模特兒穿得好看呀,一不小心就買了。
  結果處處碰釘,貨品未必如廣告上好用,衣服大細碼或剪裁未必稱身,試過買了比同類貨物貴兩倍也不止,總之貨不對辦的機會有一半。
  或許早已明白隔山買牛的道理,下單前做足期望管理,買錯東西也不會太失望。
  然而,每次收貨都會萬分心痛和歉疚,原因當拆開九重包裝,就會質疑是否有需要呢?現在似乎還沒有一條環保鏈去回收及處理包裝,作為前環境諮詢委員會委員,我一邊拆包裝,一邊想這此膠袋的未來就是堆填區,非常無助。這是冰山一角,我決定三思再三思才網購。
  而政府甚至國家,須跨部門合作,針對包裝,落實一系列的政策。
鄧銘心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