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丽婷 - 建造業人機協作新時代 | 零碳築跡

  隨着科技持續進步,建築機械人在香港建造業的應用日益普及,為行業嶄新變革。建築機械人的最大價值,在於同步提升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加強工地安全。相比傳統施工受限於人手及環境因素,機械人可持續施工,縮短工期,同時通過自動化減省人力成本、改善資源運用,尤其能取代工人在高空、隧道等高風險位置作業,從根本改善工地安全。

  這一轉變離不開政府積極推動。房委會自2022年起在合約標書中,鼓勵承建商採用建築機械人技術,截至2025年中,已有20個工程項目引入相關技術。房屋局亦計劃在新工程合約中訂立明確的技術規格和應用標準,推動業界建立人機協作的新型建屋模式。

  發展局於2025年9月亦表示,將鼓勵各工務部門廣泛應用機械人,以提升施工效率、改善質量及加強工地安全。政府早於2018年設立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注資22億元支持行業創新。截至2025年3月底,基金已批出約16.8億元資助。有工程設備公司通過基金獲批逾330萬元資助,購置4部建築機械人,提升工地安全和建築效率。

  為推動行業交流與知識共享,發展局聯同業界舉辦首屆「建築機械人比賽暨展覽」,不僅展示人工智能及機械人技術應用,更促進大灣區產業合作,為行業注入新動力。

  香港在建築機械人技術實踐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果。土木工程拓展署在T2主幹路及茶果嶺隧道工程中,運用地空協同隧道自動檢測系統,有效執行隧道內部結構缺損檢測,大幅提升效率和減省成本。元朗的零碳智能空間則展示了遠程駕駛倉與純電挖掘機的完美配合,駕駛員可在千里之外遙距操作挖機,在突破技術界限的同時,更為行業提供綠色智能的發展方向。

  未來,建築機械人仍有提升技術創新及推廣應用的空間。在政策支持與科技進步的雙重推動下,結合人機協作,將有助香港建造業應對人手短缺、安全要求與可持續發展等挑戰,推動行業邁向更高效、智能及安全的新時代。這不僅是一場技術革新,更標誌本港建造業邁向全新里程的重要契機。

零碳智能聯盟秘書長
彭丽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