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丽婷 - 建造业人机协作新时代 | 零碳筑迹
随着科技持续进步,建筑机械人在香港建造业的应用日益普及,为行业崭新变革。建筑机械人的最大价值,在于同步提升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加强工地安全。相比传统施工受限于人手及环境因素,机械人可持续施工,缩短工期,同时通过自动化减省人力成本、改善资源运用,尤其能取代工人在高空、隧道等高风险位置作业,从根本改善工地安全。
这一转变离不开政府积极推动。房委会自2022年起在合约标书中,鼓励承建商采用建筑机械人技术,截至2025年中,已有20个工程项目引入相关技术。房屋局亦计划在新工程合约中订立明确的技术规格和应用标准,推动业界建立人机协作的新型建屋模式。
发展局于2025年9月亦表示,将鼓励各工务部门广泛应用机械人,以提升施工效率、改善质量及加强工地安全。政府早于2018年设立建造业创新及科技基金,注资22亿元支持行业创新。截至2025年3月底,基金已批出约16.8亿元资助。有工程设备公司通过基金获批逾330万元资助,购置4部建筑机械人,提升工地安全和建筑效率。
为推动行业交流与知识共享,发展局联同业界举办首届「建筑机械人比赛暨展览」,不仅展示人工智能及机械人技术应用,更促进大湾区产业合作,为行业注入新动力。
香港在建筑机械人技术实践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果。土木工程拓展署在T2主干路及茶果岭隧道工程中,运用地空协同隧道自动检测系统,有效执行隧道内部结构缺损检测,大幅提升效率和减省成本。元朗的零碳智能空间则展示了远程驾驶仓与纯电挖掘机的完美配合,驾驶员可在千里之外遥距操作挖机,在突破技术界限的同时,更为行业提供绿色智能的发展方向。
未来,建筑机械人仍有提升技术创新及推广应用的空间。在政策支持与科技进步的双重推动下,结合人机协作,将有助香港建造业应对人手短缺、安全要求与可持续发展等挑战,推动行业迈向更高效、智能及安全的新时代。这不仅是一场技术革新,更标志本港建造业迈向全新里程的重要契机。
零碳智能联盟秘书长
彭丽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