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利 - 慎防美股股災將至 | 巨B講投資

近日美國就業數據驟然降溫,新增崗位數較華爾街預期中位數足足差了兩個標準差,這本該是經濟衰退的警鐘,市場卻以創新高的狂歡回應。此種悖論看似荒謬,實則暗合資本市場的古老智慧——經濟測量的是當下肌體的溫度,股市卻在交易未來的預期注射劑。
華爾街的交易大廳裏,早已瀰漫着減息預期的甜膩氣息。聯儲局的政策轉向猶如懸於穹頂的蜜糖,資本的螞蟻大軍已循味而動。就業市場的裂痕,在他們眼中不過是逼迫貨幣政策鬆綁的籌碼。這是一場集體編織的預期幻夢:經濟放緩越甚,降息來臨越早,資產價格的狂歡越烈。
然而這場盛宴背後,藏着聰明錢的冷算計。他們需要散戶狂熱來完成金蟬脫殼的戲法——先用絢爛升勢誘惑場外觀望者進場,於狂熱中悄然脫手,待市場冷卻後從廢墟中拾撿帶血籌碼。如今矛盾景象,恰是這齣大戲序幕:經濟數據的陰霾與股市晴空並存,創造出令人不安卻難以抗拒誘惑力。
衡量市場狂熱程度的指標卻道出真相:散戶參與率尚未達到歷史高點,融資槓桿率仍顯克制,恐慌指數仍溫順地蟄伏。這暗示着這場派對尚未到達頂點,音樂仍可能繼續播放,舞步仍可越發癲狂。資本劇本裏,總需要足夠多角色入場方能落幕。
歷史總是以韻腳重複自身。2007年次按危機爆發前,美股在經濟衰退訊號中頑強上漲了九個月;1999年互聯網泡沫巔峰時,分析師們用「新經濟」為估值脫韁辯護。如今就業數據與股市背離,不過是這古老戲碼又一次排演——市場永遠會領先經濟尋找逃生出口,也永遠落後現實陷入集體盲從。
真正的智者不在於預測頂點,而在於聆聽市場心跳的細微變化。當理髮師開始推薦太空概念股,當退休教師槓桿買入指數ETF,當企業高管密集減持股票——這些才是比經濟數據更精準的預警訊號。眼下這些跡象尚未集結成軍,於是資本的盛宴仍可繼續。
這終究是一場與時間賽跑遊戲。經濟規律從未真正失效,它只在無人察覺的角落積累反撲的能量。當就業市場的寒意最終滲入消費動脈,當企業盈利開始追隨經濟指標俯衝,再絢爛的預期幻夢也終將迎來清醒時刻。而聰明錢要做的,就是在鐘擺回蕩前悄然離席,留下散戶在殘局中拾撿破碎的夢。
Collis Capital合夥創始人
劉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