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利 - 謠言與事實 | 巨B講投資

  資本市場的奇妙之處在於:當大家興高采烈時,危機卻悄然逼近;而當大眾悲觀時,轉機卻在暗處滋長。最近聯儲局的會議反應,正好體現了「買消息,賣事實」的道理。

  在六月的會議紀要發布後,市場並未像預期那樣驚慌,反而出現反彈,顯示投資者對貨幣政策已經習以為常。這種異常其實反映了華爾街的遊戲規則:預期才是交易的重點,現實只是獲利訊號。

  會議前期權市場出現異動,認沽期權波動率低,顯示聰明投資者早已準備好看跌的策略。他們在市場樂觀時悄悄建倉,就像蟻群在暴雨來臨前移動,感知到微妙的變化。當散戶仍在關注通脹預測時,對沖基金已經開始平倉多頭。

  聯儲局主席鮑威爾的每一句話都被仔細分析。當他提到「就業市場韌性」時,算法交易立即賣出國債;而當他說「不排除任何選項」時,股指期貨則迅速反彈。這種過度敏感的反應,讓市場像驚弓之鳥,對任何聲音都格外緊張。

  更有趣的是,經濟數據越強,市場對減息的渴望卻越強烈。第二季GDP增長超出預期,卻被視為「最後的狂歡」;低失業率引發對薪資通脹的擔憂。這種預期與現實的錯位,導致市場出現荒謬的生態:好消息變成壞兆頭,壞消息卻被當作機會。

  「賣事實」的藝術在於掌握時機。會議後不久,科技股突然出現獲利了結,那些在消息公布後追高的散戶瞬間成為了聰明資金的對手。這就像設計好的陷阱,獵物在放鬆警惕時落入圈套。

  歷史經常重演,2023年1月的會議後,標普500指數在兩周內回吐所有漲幅;同年7月,納指在利率決議後創新高,隨即下跌7%。這些案例告訴我們:市場總是提前消化預期,而現實會結束狂歡。

  當前的市場環境更顯詭譎,高頻交易將預期兌現的時間縮短至毫秒,散戶透過社交媒體獲取資訊,而專業投資者利用這種資訊差距進行布局。誰能最早看穿群體的錯誤預期,誰就能在轉折點獲得超額收益。

  智慧的投資者不會盲目追逐消息,而是關注預期與現實之間的差距。他們在市場歡呼時保持冷靜,在恐慌中尋找機會。真正的投資智慧,永遠在於比市場多想一步,早退半步——這或許就是「買消息,賣事實」在數碼時代的新解釋。

Collis Capital合夥創始人
劉偉利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