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輝 - AI與國產晶片未來 | Alex聊AI

  近日,DeepSeek悄然於深夜發布V3.1新模型,標誌AI領域又一重要進展。V3.1直接面向智慧體的進化,在工具使用和智慧體任務中進行顯著強化。新模型更具備切換深度思考和非深度思考的切換功能,展現高度靈活性。

  筆者最關注的,是DeepSeek明確表示,此模型是專為即將推出的下一代國產晶片而設計。這可謂是AI業界首次官方宣布與國產晶片的深度結合,令人矚目。

  市場上關於國產晶片的傳聞早已甚囂塵上,尤其是華為昇騰晶片最受關注,據悉將是高制程的算力晶片,採用了堆疊技術,性能可望大幅提升。過去數月,內地多間算力晶片的廠商股價飆升,例如寒武紀市值已是非常高。更重要的是,這些晶片實現了全流程在中國大陸生產,突破了以往技術封鎖的限制。這一進展不僅彰顯了國產技術的崛起,也讓國際晶片巨頭備受壓力。輝達創辦人黃仁勳多次到訪中國,坦言國產晶片面世後,其產品將面臨嚴峻的市場競爭。

  對業界而言,這無疑是重大利好消息。當前算力晶片價格高昂且供不應求。若國產晶片在未來兩三年內成熟並實現大規模生產,價格有望顯著下降,大幅降低使用者的成本。這將推動AI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普及,促進經濟與社會的數碼化轉型。

  另一則新聞也同樣值得關注,中國內地的用電量近期屢創新高。除了今年夏天異常炎熱外,AI對不斷增加的算力需求也讓電力消耗量激增。

  AI所帶來的改變,已不僅是在軟件領域,同時帶動了晶片製造、電力供應及基礎設施建設。長遠來看, AI發展的核心競爭在於晶片技術與能源供給之爭。

張家輝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