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股魔鏡——若蘋果也望向元宇宙?

  自上季度我們再度追蹤蘋果(AAPL)以來,市場頻頻傳出iPhone 13需求減少、供應鏈受干擾及晶片短缺等消息,但都不能抵擋眾多投資者及分析師對蘋果的熱情。自年初至今,蘋果股價上漲38%至179美元,市值逼近3萬億美元。
  分析師都密切關注聖誕假日購物檔期蘋果旗下產品的銷情。儘管疫情籠罩,去年聖誕過後,蘋果2021財年首季的銷售額飆升至1110億美元。而今年聖誕節,交貨遞延等因素影響銷售入帳,或推遲2022財年首季的表現。
  在過去三年,儘管中美角力、智能手機競爭激烈,蘋果的年度營收仍呈現穩步上升,分別為2600億美元、2740億美元及3650億美元。受高利潤的服務業務帶動,其EBITDA以更快的速度增長,服務業務覆蓋的範圍已包涵App Store、Apple Music、Apple Pay、TV+、iCloud,甚至是Apple Fitness+。
  若上述任何蘋果的相關服務拓展轉移到元宇宙領域,將會有更多的商機。許多科技公司經常宣揚他們未來的元宇宙策略,但蘋果在這方面仍保持低調。它專注於研發並為未來的AR用戶項目取得專利。媒體猜測蘋果或許會在2022年推出新的AR/MR眼鏡或耳機,但我們認為蘋果不一定需要立刻開拓新業務板塊及處理新的供應鏈。因為蘋果在Apple Watch及AirPod等多個可穿戴配件的現有領域,以及在其各自細分市場皆享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展望未來,隨著來自歐盟、日本、韓國、印度等更多國家對於蘋果的App Store的反壟斷糾紛展開調查,加上遊戲及軟件開發可能轉向元宇宙,他們將尋求使用各自的支付平台而不再過度依賴App Store。這趨勢將對蘋果不斷增長的服務收入產生影響。儘管我們對於蘋果聖誕購物銷售及產品線的表現比較樂觀,蘋果仍可能面臨短期不利因素。但長遠來說,開拓元宇宙可拓展更多商機,而蘋果充足的現金流可繼續為蘋果股價提供支持。
博譽顧問集團資深顧問
周亨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