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看天下——內地創新發展帶來投資機會

  近期有報道指,中國領導人將帶領新一代晶片開發工作,確保內地實現晶片製造自給自足。中國減少依賴美國科技倒迫創新發展,相信屬於長線投資主題。
  首先,2020年11月召開的中共十九大五中全會將科技和供應鏈安全列為重中之重。反映這種政策變化的十四五規劃(2021-2025),將創新提升到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核心地位。第二,首次將科技自立自強定義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中國將構建「新型舉國體制」,調動資源支持創新,特別是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第三,政府將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與通信、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與生物醫藥、腦科學、合成生物學、航空航天等戰略領域啟動和專門實施一系列重點科技項目。加強國家實驗室體系建設,將北京、上海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國際創新中心。
預計十年創新達世界前五
  我們預計未來十年,內地創新將明顯進步並為經濟增長帶來更大貢獻。基於研發支出的過往趨勢,並考慮到特朗普衝擊後政府對創新的決心,我們預計研發支出佔經濟比重,或在2025年達到3.1%(接近美國目前水平),2030年或達3.8%。中國在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可能在2025年和2030年進一步升至前10名和前5名。雖然仍面臨挑戰,但內地許多行業和股票有望成為推動創新發展的潛在受益者。我們留意到與創新投資主題相關的9個類別:人工智能、物聯網、5G通訊技術、太陽能、高鐵、汽車、半導體、醫藥健康護理及產品創新。
  中國在第二季繼續收緊信貸及監管措施,但大部份緊縮似乎已經完成,中資科技股經過調整後出現機會。內地消費者互聯網行業競爭激烈,很多企業正在從消費互聯網擴展到工業互聯網,以搶佔未來的增長空間。互聯網公司透過現時領先的科技優勢及雲服務產品,幫助傳統行業將業務發展數碼化。未來幾年,在企業市場中擁有更強大影響力的科網公司,或更順利轉型並把握企業業務機會,科網巨企始終具有長線投資價值。
花旗銀行財富管理業務高級投資策略師
陳正犖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