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兒 - 全球資金避險新格局 香港安全港地位崛起 | 社論
在全球經濟格局劇烈震盪的今天,國際資金的流向正在重塑。香港憑藉其獨特優勢,在動盪的金融環境中嶄露頭角,而傳統避險天堂瑞士的地位卻面臨挑戰,這一消一長背後,揭示的是全球資金避險版圖的變遷。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說,在複雜多變的地緣政治局勢下,香港正成為資金避險的安全港。數據顯示,本港銀行存款總額繼去年上升7%後,今年來進一步上升超過10%至逾19萬億港元,這一數字背後反映的是國際資本對香港金融體系的信任。香港的成功並非偶然。特區政府積極的政策發揮了關鍵作用:「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自實施以來,收到超過千宗申請,料可帶來逾52億港元投資;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成功引進102間重點企業,預計帶來約600億港元投資;家族辦公室數量突破200間,超前完成既定目標。這些成果彰顯香港在吸引國際資金方面的強大磁力。
與此同時,作為傳統資金避風港的瑞士卻面臨嚴峻挑戰。瑞士央行為應對瑞郎過度升值和低通脹,今年多次降息,並存在進一步降息甚至重回負利率的預期。這種政策不確定性動搖了投資者信心。此外,瑞士還面臨外部環境壓力。美國關稅政策對瑞士出口型企業構成壓力,美元走弱及全球利率環境變化也影響了瑞郎的相對吸引力。內部經濟制約同樣不容忽視:瑞士經濟增長動能減弱,通脹遠低於央行目標,反映出內需不足的深層問題。
兩相對照,香港的崛起與瑞士的褪色給予世人重要的啟示:資金的流向最終取決於市場的穩定性和政策的可預期性。香港憑藉「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在保持金融體系開放的同時,獲得國家強力支持,這種雙重保障成為吸引國際資金的關鍵因素。
展望未來,香港應當繼續強化金融體系韌性,完善金融基礎設施,推動產品創新;促進產業多元發展,加速創科轉型;擴展國際合作網絡,在開拓新興市場的同時,鞏固與傳統市場的聯繫;優化營商環境,維持簡單低稅制,確保要素自由流動。
隨着國際金融領袖紛紛表示計劃在港增聘人手、擴充規模,香港作為資金避險港的角色正獲得市場實際認可。在全球經濟格局重塑的關鍵時刻,香港需要把握機遇,繼續發揮「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獨特優勢,在變局中穩健前行,成為全球資金更可靠、更安全的避風港。
辛正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