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啟動是真正挑戰的開始

      政府推出的社區自願檢測啟動,這次大規模檢測背後克服了不少困難,可說是得來不易,對本港的影響相信不單止在於今次疫情或醫療,甚至可能在社會層面都有深遠影響。

  當局今次推進全民檢測阻力重重,其中反對聲音來自業界。在檢測舉行之前,政圈留意到有自稱醫護的人在報章刊登全版廣告,明言反對,當中理據主要集中在專業資格之上,認為若不是全面由本地專業人士進行的檢測,就是偽檢測。

  中央出手 收費亂象收斂

  本港是個規範性社會,重視專業資格,這本來是件好事。然而,近年醫生界的本土主義,連美英先進醫療機構培訓的醫生也排斥,惹起了愈來愈多的詬病,被視為是行業利益保護主義。令公眾不滿升級的,是醫委會長期以來在專業投訴上的醫醫相衞。

  在今次內地醫療機構來港協助前,同樣出現了檢測不足和收費偏高的爭議。做一次的檢測,在澳門大約是一百八十元左右,但在香港則要一千六百元起跳,個別快速測試或在私院進行檢測,收費更高達三千元。當七月份感染個案增多,黃大仙等社區出現爆發,不少企業希望在爆發區居住的員工先檢測後上班,結果出現檢測能力爆滿,檢測費用海鮮價的情況。

  在檢測收費令人嘩然聲中,政府向中央求助,期望能為本地提供大量檢測的能力,無獨有偶,在向中央提出要求後,本地檢測的亂象出現收斂。隨着現在全民自願檢測出台,基層市民外出與人流接觸得多,可以做到願檢可檢,怎能不說是德政,也讓人看到開放醫療服務,不讓小部分人壟斷話語權的好處。

  醫生罷工 南韓硬手應對

  在香港引入內地檢測服務的同時,南韓發生醫科生不滿政府培訓太多的紛爭,醫界醞釀罷工作為抗爭手段,南韓政府的回應是作出強硬回應,表明有需要時採取懲處行動。政圈中人坦言,這令人想起在年頭疫症爆發之時,有本地醫護提出罷工,作為向政府施壓的手段,這次工業行動最終沒有成功,罷工醫護提出的方案,事後也證明搔不着防疫的癢處。

  內地人員協助香港強化檢測能力,受到的是部分人的非議和質疑。現時檢測開始,真正的挑戰才降臨,在整個檢測過程中,可以估計會發生各種各樣的挑剔和爭議,甚至牽引出各種風波,但特區政府如果真是希望做到為民福祉,官員就必須有迎難而上的決心,令檢測能夠有序完成。

齊秀峰




今次政府推進全民檢測阻力重重,其中反對聲音來自業界。資料圖片
今次政府推進全民檢測阻力重重,其中反對聲音來自業界。資料圖片
更多文章